管见:“马克思主义工程”往哪里去?

管见

标签:

【大纪元11月21日讯】中共总书记胡锦涛推动“马克思主义工程”,那些一向喜欢从中共行为中寻找蛛丝马迹、挖掘某种迹象的人们,自然对此不能放过,他们认为“这一个动作背后的政治能量绝对不容小看”,并猜测胡锦涛可能是“以马克思对付江泽民”。

而那边厢,武振荣先生刚刚完成了从民运角度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大作,他被胡锦涛此举激怒,迅速撰文抨击,斥为“中国最大的‘豆腐渣工程’”,认为胡书记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来源于“‘总书记的交椅’”,而“一个不懂马克思主义的人去设计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工程’──这就是我们中国社会的悲哀、中国人民的悲哀和中国历史的悲哀 ”。

事情其实很清楚,“不争论”无法长久地维持下去,中共既然坚持着马克思主义,又转变到实行市场经济,就迟早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下些功夫,同时,这样做时当然会有其政治上的考虑、意图和作用,而后者,恐怕实际上决定着这个所谓“工程”的方式和命运,或者说,它的涵义和限度。从这一理论建设的“工程”成果要由学术咨询委员会与政治局常委双重“审定”,即可见一斑。

从“三个代表”思想推出后的遭遇,实际上已经显现出中共在理论上的尴尬。所谓“三 个代表”思想,充其量是在共产党建党理论方面提出了一种说法,却生拉硬扯地要作为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之类,足以见得“史达林-毛泽东化的马克思主义”已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不再有什么希望了──没有真本事在经济、政治及社会文化等方面提供新的理论,只好以建党理论上的说法来充门面,而党的状况又恰恰是处在普遍性腐败的严重关头。中共的新领导人动起“马克思主义工程”的脑筋,应该说是很有几分迫不得已,但也还算是聪明,看来似乎是明白了,发展马克思主义毕竟不是用什么“三个代表”之类就可以搪塞得了的。

然而,马克思学说的发展,如果不只是在政治的制约与扭曲下调制一种理论杂烩,那么,其中自由的、批判的精神就不可或缺。做工程,其灵魂体现于它的设计蓝图,而所谓 “马克思主义工程”,其灵魂须体现于马克思学说本身的自由的、批判的精神。缺乏这种精神,即如武先生所说,只能是一个新的、理论中的“豆腐渣工程”。从中共本身来看,这一工程要避免成为“豆腐渣工程”,实在是太困难了。

马克思25岁时在他的信中这样写道:“到目前为止,一切谜语的答案都在哲学家们的写字台里,愚昧的凡俗世界只需张开嘴来接受绝对科学的烤松鸡就得了。……如果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劳永逸的决定,那末我们便会更明确地知道,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我指的就是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所谓无情,意义有二,即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临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

如果所谓“马克思主义工程”要避免成为“豆腐渣工程”,要避免落得个烹制马克思主义“烤松鸡”的下场,则参与该工程的人们即须有自由的精神,须有勇气如同马克思那样,“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临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但是,既然“工程成果”要经中共政治局常委那些当权者来审定,这个“工程”的前途也就不大美妙了──因为这一以马克思名字命名的“工程”只能以背离马克思精神的方式来进行。

或许,这样说有某种武断的意味,毕竟那“工程”尚在进行之中,真有什么奇迹发生,也说不定呢。

那么,从那“工程”作为工程的角度,在这里可以设想一下:

作为工程的基础,清理地基是不可避免的,亦即,须清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恢复其本来面貌,将马克思学说与种种的伪马克思主义货色,区别开来。

同时,根据各国,特别是俄国、中国的实践,根据当今世界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变化,对马克思学说有所建树,有所发展。

显然,清理的工作极其重要。时至今日,没有清理的功夫就谈不上发展。所谓“三个代表”思想之所以贻笑大方,实在是因为人们不曾见中共下过清理的功夫,也就不清楚那 “三个代表”究竟是个什么。

要清理地基,就要正视一些基本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身后被弄得最为混乱不堪,实际上已经需要再做一部新的“哥达纲领批判”,将共产党对马克思学说的歪曲、篡改一一地清理出去。

首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脱胎于”资本主义,没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孕育不出社会主义及其计划经济。这是《哥达纲领批判》的一个极其明确的观点。马克思以此文来批评德国工人党的纲领,是很不寻常的举动,今天的共产党同样应该引为鉴戒。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足的国家,出现革命形势时可以展开革命实践,因地制宜地推进社会改造,但是,生搬硬套理论而使之成为教条,生搬硬套社会主义的制度规定和计划体制,特别是努力使它们一度取得辉煌成就,则形成运行惯性,贻害无穷。

第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的资本主义崩溃,乃“盛极而亡”:资本追逐剩余价值,一方面使得常规性劳动转化为机器操作,人的劳动转向以创造性劳动为主,另一方面,必要劳动比例逐渐下降,直到变得微不足道,人类劳动基本上成为“剩余劳动”,或创造性劳动、自由的联合劳动,从而,价值生产作为经济形态的合理性消失,为更高的形态(计划经济)所取代。

在此过程中,社会经济显现出社会化的趋势,股份制的发展使得资本的私人性质已徒具外壳,而当股份制也无法容纳生产力发展时,国有化会成为解决矛盾冲突的形式或线索。

社会主义经济作为非市场经济,是一种理论判断,尚在接受实践的检验。国有化,则在东方社会有悠久的传统,须避免旧制度、旧习惯死灰复燃。

现实的社会主义改造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改变而展开,奉国有制度为神明,但却缺乏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发展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当然无可避免地要遭受挫折与失败。

第三,无产阶级专政。这一对付资产阶级反抗的过渡时期,因为“国家消亡”理论被共产党放弃而扩大到了整个社会主义时期,且有发展为“全面专政”的强烈趋势,恐怕是马克思根本想不到的事情了。实际上,恩格斯晚年正面论述工人政党参与议会政治,已经表现出马克思学说创始人在放弃“不断革命”论之后面对资本主义展现的发展潜力,在政治理论方面也有新的思考,而普列汉诺夫晚年因现实变化,特别是知识份子作用的变化,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可能失去其合理性,考茨基进而确认“知识份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列宁在取得政权以后也开始对无产阶级专政作新的论述,这整个的发展脉络十分清晰,却与史达林-毛泽东式的专政观念发展根本背道而驰。

笔者以为,在上述诸方面正本清源,做出深刻的分析,为今日发展马克思学说必不可少的工作。

中共的“马克思主义工程”能够端出何等的仙丹妙药,尚不得而知,现在知道的,据说是把“一些过去认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现在被放进去研究”,例如“人的全面发展 ”的观点,“还有马克思关于全球化、世界市场的思想,恩格斯和列宁晚年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些看法”。

呵呵,这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啊。

“全面发展”?中共其实有自己的“全面发展”的观念,即毛泽东所谓人的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而马克思等人主张的、在《共产党宣言》里写得明明白白的,分明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工程”中,还在回避“人的自由发展”,不是很滑稽吗?

“全球化”?《共产党宣言》生动地论述了市场经济全球化,工人阶级的国际主义即以此为背景,著名的“至少几个先进国家的工人共同发动革命”也正是以此为依据,且问题恰恰在于,这意味着“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克思学说,现实社会主义的全部实践也因此而显现出其本质的非现实性或非合理性。可怜的是,中共现在看来已顾不得这许多了。

“恩格斯和列宁晚年思想”?恩格斯晚年思想,放弃“不断革命”、正视资本主义发展潜力以工人政党参与议会政治,是其重点。列宁晚年思想,以新经济政策的分析而展开对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重新思考,也独具特色。面对这种真正有理论发展意义的先例,中共的“工程”能不能避免成为“豆腐渣工程”,可真是很要命的检验呢。

…………

可以看到,倘若认真的话,中共的这个“工程”风险是很大的,弄得不好,会把中共自己其实不懂马克思学说、对其精神根本隔膜的真实嘴脸,更清晰地暴露在世人面前。

不过,所谓“过去认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云云,却是很传神地显示出,中共惯于为其需要而任意裁剪、歪曲马克思主义,真实的理论风险对它来说也许根本不成为问题,充其量只是表明,它所谓“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只是冠冕堂皇的谎言而已,它本身如今已是越来越赤裸裸地依恃权力,凌驾于社会之上。这样的话,似乎不必再说什么了,人们尽可以拭目以待,等着看中共的“工程”表现。

──转载自《新世纪》网站(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管见:香港,民主发展的严重时刻
管见:细究“一国两制”的“立法原意”
管见:左派的正途
管见:赵紫阳身后的中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