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配额鲔缩 李金龙请辞 谢揆︰先善后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1月2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丁匀婷、王贝林、李欣芳/台北报导〕在大西洋鲔类保育委员会限制台湾明年渔获配额后,农委会主委李金龙口头向行政院长谢长廷表达请辞之意,不L谢揆认为目前应以善后为重。

农委会表示,明年将有两场保育会议涉及渔获配额限制,希望渔民能遵守保育规定,获取国际信任。至于渔民希望渔业署搬迁一事,农委会也表示,搬迁渔业署未必能解决台湾渔业非法捞捕的问题。

农委会指出,明年涉及渔获配额计有两场国际会议,分别为明年6月举办的太平洋海域美洲热带鲔类委员会、明年4月或5月举行的印度洋鲔类保育委员会。

在去年度举行美洲热带鲔类委员会时,台湾遭限制大目鲔捕八千头,其他渔获不限;印度洋鲔类保育委员会去年也限制大目鲔捕三万五千头,其他渔获则未受限制,台湾在此两个委员会皆非会员。

渔业署长谢大文昨天在立法院表示,要避免太平洋、印度洋鲔类保育委员会也大幅删减台湾的鲔鱼配额,未来一年必须尽全力落实在大西洋鲔类保育委员会做的承诺,展现改善诚意。

外交部国际组织司长陈忠说,如果后续配额措施能确实做好,再加上立法将相关违法行为刑事化,彰显决心,相信可以预防骨牌效应。

渔民建议渔业署迁往南部,农委会说,搬迁渔业署未必能解决我国渔业非法捞捕的问题。农委会指出,在大西洋鲔类保育委员会作出配额限制后,连日来已经积极召开各种补偿或配套措施会议,希望倾力解决非法捞捕问题,避免连带影响到其他海域的渔获量。

黄鳍鲔养殖 技术没问题

〔记者李立法/东港报导〕发展鲔鱼养殖产业已成国际趋势,台湾水产养殖技术独步全球,继成功开发海鲡养殖技术成为台湾优势产业后,对同属于大洋性洄游鱼种的黄鳍鲔,水试所也有信心克服黄鳍鲔繁殖瓶颈达成量产目标。

水产试验所花费将近五年的时间,率先开发出海鲡人工繁养殖技术,现海鲡已成为台湾最具代表性的国际性水产品,深受欧、美及日本市场欢迎,“台湾鲑鱼”的封号不胫而走。

水试所生物技术组指出,海鲡与鲔鱼一样,都属于大体型的洄游鱼类,适合在海上养殖,由于海上箱网养殖设备昂贵,台湾可以发展养殖的海域面积也很有限,加上又有台风等天灾,使得海鲡的产能扩充缓慢,东南亚各国及中国已经在发展海鲡养殖,准备抢食市场。

生技组表示,不久后,黄鳍鲔就能和海鲡一样,由人工育种繁殖,台湾官方及民间的水产技术不成问题,只是在今年风灾重创台湾海上箱网养产业后,该如何让业者愿意在台湾投资高成本又高风险的箱网养殖,以配合未来鲔鱼养殖产业的发展,是政府必须重视的问题。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