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配額鮪縮 李金龍請辭 謝揆︰先善後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1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丁勻婷、王貝林、李欣芳/台北報導〕在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限制台灣明年漁獲配額後,農委會主委李金龍口頭向行政院長謝長廷表達請辭之意,不L謝揆認為目前應以善後為重。

農委會表示,明年將有兩場保育會議涉及漁獲配額限制,希望漁民能遵守保育規定,獲取國際信任。至於漁民希望漁業署搬遷一事,農委會也表示,搬遷漁業署未必能解決台灣漁業非法撈捕的問題。

農委會指出,明年涉及漁獲配額計有兩場國際會議,分別為明年6月舉辦的太平洋海域美洲熱帶鮪類委員會、明年4月或5月舉行的印度洋鮪類保育委員會。

在去年度舉行美洲熱帶鮪類委員會時,台灣遭限制大目鮪捕八千頭,其他漁獲不限;印度洋鮪類保育委員會去年也限制大目鮪捕三萬五千頭,其他漁獲則未受限制,台灣在此兩個委員會皆非會員。

漁業署長謝大文昨天在立法院表示,要避免太平洋、印度洋鮪類保育委員會也大幅刪減台灣的鮪魚配額,未來一年必須盡全力落實在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做的承諾,展現改善誠意。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長陳忠說,如果後續配額措施能確實做好,再加上立法將相關違法行為刑事化,彰顯決心,相信可以預防骨牌效應。

漁民建議漁業署遷往南部,農委會說,搬遷漁業署未必能解決我國漁業非法撈捕的問題。農委會指出,在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作出配額限制後,連日來已經積極召開各種補償或配套措施會議,希望傾力解決非法撈捕問題,避免連帶影響到其他海域的漁獲量。

黃鰭鮪養殖 技術沒問題

〔記者李立法/東港報導〕發展鮪魚養殖產業已成國際趨勢,台灣水產養殖技術獨步全球,繼成功開發海鱺養殖技術成為台灣優勢產業後,對同屬於大洋性洄游魚種的黃鰭鮪,水試所也有信心克服黃鰭鮪繁殖瓶頸達成量產目標。

水產試驗所花費將近五年的時間,率先開發出海鱺人工繁養殖技術,現海鱺已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國際性水產品,深受歐、美及日本市場歡迎,「台灣鮭魚」的封號不脛而走。

水試所生物技術組指出,海鱺與鮪魚一樣,都屬於大體型的洄游魚類,適合在海上養殖,由於海上箱網養殖設備昂貴,台灣可以發展養殖的海域面積也很有限,加上又有颱風等天災,使得海鱺的產能擴充緩慢,東南亞各國及中國已經在發展海鱺養殖,準備搶食市場。

生技組表示,不久後,黃鰭鮪就能和海鱺一樣,由人工育種繁殖,台灣官方及民間的水產技術不成問題,只是在今年風災重創台灣海上箱網養產業後,該如何讓業者願意在台灣投資高成本又高風險的箱網養殖,以配合未來鮪魚養殖產業的發展,是政府必須重視的問題。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