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夜语:台湾情况简介

金桥夜语

标签:

【大纪元12月6日讯】台湾人口为2300多万人,相当于湖北省人口的五分之二。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为600人, 台北市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万人。 台湾三分之二为山地。台湾最高的山峰叫玉山,玉山主峰海拔3997米,也是我国东部第一高峰。此外,还有合欢山、雪山、关山、东峦大山等高 度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山峰22座,海拔3000———3500米以上的山峰62座。在一个 面积不大的海岛上集中有这么多的高山,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国民政府从大陆带去的黄金,大陆媒体有两种说法,一说是80万两,另一说是200万两,就按200万两算吧,按今天国际市场的价格,也就值十几亿美元而已,更何况当时黄金价格要比今天低很多。应该说,台湾能有今天的经济政治社会成就,完全是国民政府和老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 中华民国宪法从来就没有修改过。没有良好的制度,再多的黄金也是白扯。
    
    台湾经济起飞的基础,首先是和平土改
    
    台湾的土改,是通过层层递进的三步曲进行的。
    
     第一步:实行“三七五减租”。意思是地主对佃农的租额不得超过全年收获的 37.5%,所以简称“三七五减租”。为什么要定这个比例呢?当局是这样计算的:农田普通收获量中,种子、肥料和耕作中其他成本费用要耗25%,扣除这部分,余下的75%地主与农民平分,各得37.5%。所以就叫“三七五减租”。此外还规定, 地主出租土地,租期不得少于6年,期满必须续租,不得随意撤租升租,保障佃权 的相对稳定。农业歉收时,地主应临时减免地租。同时对佃农也作了一些规定,如佃农地租积欠两年的总额时,地主可以撤佃。“三七五减租”从1949年4月开始。
    
     根据当时的统计,因为减租而受益的佃农有近30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4. 5%。 “三七五减租”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由于租率下降,也导致了地价下跌。这为进一步实行土地改革创造了条件。
    
     第二步: 实行“公地放领” 。台湾光复后,从日本人手里接收过来的耕地叫“公地”。从1951年开始,台湾当局将这些“公地”陆续卖给农民,地价为耕地正产品全年收获量的两倍半,为了不受货币贬值的影响,以实物计算,全部地价由农民在10年内分期偿付,不负担利息。受领农民只要连续交纳10年地租,每年交纳的租额正好等于每年应交纳的地价,10年期满,耕地即归农户所有,公地放领到1961 年办理完毕。
    
     第三步:实行“耕者有其田”。为了防止地主隐瞒耕地,政府从1952年 1月到1953年4月将全省地主耕地进行重新丈量,登记造册。随后颁布了“实行耕者有其田法条例”,主要内容有:地主可以保留相当于中等水田3甲(43.5亩)或者 旱地不超过6甲,超过的耕地一律由“政府”征收后放领给农民;征耕地价也是按耕地主要产物全年收获量的2.5倍,政府用债券和股票的形式支付给地主。
    
    和平土改的结果是双赢。佃农获得了土地,成为了自己的主人,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 地主获得了一定补偿,其中大部分人迁入城市,把资本投入工商业。 这就是台湾经济奇迹的开端。
    
    
   台湾在1949年以来,要维持一支50万现役军人组成的庞大军队。按人口比例计算,恐怕是世界上军人最多的国家之一。 这对台湾的经济是非常巨大的压力。 然而台湾并没有变成北朝鲜。原因何在,就不用说了。
  
    成功或者失败。首先看教育。 没有教育的人,和狼孩的区别不大。
    
    国民政府的教育经费下限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更有法律明确规定:“教育文化经费不得少于台湾总预算百分之十五。”
    
    台湾重视教育程度,在世界排名第十五位。
    
    一九九七年修宪取消了一五%的教科文预算保障。立法院在2001年十一月通过“教育经费编列与管理法”,再次以法律明定教育预算下限。明定各级政府教育经费合计,不能低于前三年度决算岁入净额平均值的二一.五%,意即政府每收入一百块,至少要有二十一.五元用于教育。(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金桥夜语:义务教育的真正敌人
金桥夜语:如今的中国
金桥夜语:人民群众的“拍手称快”
金桥夜语:民主喜讯两则 脆响耳光两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