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呼吁:莫见“专家”就轻信

标签:

【大纪元2月17日讯】街边儿饭可以不吃,因为油、盐儿是假的;假货可以不买,因为有欺骗或是诡诈;假烟可以不抽,假酒可以不喝,因为有碍健康;假药可以不吃,假医可以不看,档不住人就有病。人有病就要看医生,而且还要看名医生。可是,“有名的名,不一定是真正明白的明”。

据四川日报介绍,成都市武侯区有位机关干部的母亲患卵巢肿瘤,手术4年后前不久复发,癌细胞扩散,腹胀如鼓,病情非常严重,在常规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找到专治疑难杂病的“名医”门下就诊。“名医”抬手就给开了5000多元的药,服后其老母亲上吐下泻,病势加重,打电话问,“名医”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

前不久,家住成都市旅游村的退休老工人领着孙子来看眼疾,一位桌上摆着“专家”牌子的人用手电筒照了照小孩的眼睛,开了点药后说:“我建议你明天来找另一个专家看看。”第二天,爷孙俩起个大早排队找到那位“专家”。“专家”很“仔细”地检查了一番,边开药边说:“问题不大,但最好再来一次,我们这里几个专家一起给确诊一下。”结果,爷孙俩一连跑了三次,眼睛没治好,还花了600多。

一囊中羞涩的下岗女工,牙痛了好长时间,也治了好长时间,均没有什么明显效果,最近,决定多花点钱看“专家”,没想到一次就收费460。

现在看病不难了,大街小巷、林林总总,专家、教授、名医、海归,祖传、偏方;个体的、多人合开的、公家的应有尽有。据说,成都一家著名医院附近,挂各类专家、教授牌子的诊室和个体医院多达20余家。不少“名医”是买来的证书,“专家”的头衔也有是请人撰写论文换取的。连业内人士自己都呼吁:消费者问诊寻医要谨慎,切莫见“专家”就盲目轻信。

如何辨别“真医、假药,名人、专家”,成了今天中国社会的又一难题。老百姓只能自己当心、又当心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林政诚绑架案侦破  马英九颁发三十万元奖金
侦破林政诚绑案 警方:展现维护治安能力
中央社新闻小百科:刑法掳人勒赎罪
绑架名医 黄坤三自杀获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