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房地产买气回升 “家户购屋比”创近五年新高

标签:

【大纪元2月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张良知台北五日电)在政府政策做多及购屋负担相对较轻的情况下,台湾人购屋能力及购屋意愿近年来明显提升,象征地区购屋能力及意愿的“家户购屋比”也持续上升,去年并创下近5年新高。未来高速铁路通车后,可望进一步缩短城乡差距,带动中南部地区的房地产需求。

根据信义房屋研究显示,2004年台湾“家户购屋比”为5.82%,比2003年提升0.86个百分点,呈现连续第三年成长,并创下近5年来最高纪录。全台湾各县市当中,台中市的“家户购屋比”达10.17%居首,也就是说每10户家庭当中就有一户购屋,这也是桃园连续三年蝉联“家户购屋比”冠军宝座后,首度被台中市超越。

随着台湾经济景气及指标逐渐好转,加上政府政策持续做多,例如续拨低利优惠房贷、土增税减半等,民众购屋能力及购屋意愿都明显提升,最明显的就是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交易量上。

根据内政部最新的统计,2004年台湾地区房屋交易件数达41.8万件,较2003年成长19.58%。但同时间全台家庭户数只小幅成长1.88%,在房屋交易量大增的情况下,象征台湾人购屋能力与购屋意愿的“家户购屋比”也水涨船高。

根据房地产中介业者研究资料显示,2004年台湾“家户购屋比”为5.82%,也就是说全台湾每一千户的家庭户数中有58户家庭买房子,与2003年的4.96%比较,高出0.86个百分点,是这波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后,台湾“家户购屋比”第三年呈现正成长,不过若与过去1995、1996年高达8.4%以上“家户购屋比”的交易泡沫景象相比,其间仍有天壤之别。

信义不动产企划研究室协理张欣民指出,“家户购屋比”是由房屋买卖移转件数除以家庭户数而得,它是代表一个地区的购屋意愿与购屋能力。所以随着优惠房贷利率的持续实施,以及各地房价探底,近年来民众的购屋能力与购屋意愿都连袂上扬。2002年是长达十多年不景气后,“家户购屋比”首度止跌上扬,2003、2004年持续上升走势,2004年“家户购屋比”达5.82% ,不仅回到1999年的水准,也创下近5年的新高纪录。

在个别县市部分,2004年个别县市的“家户购屋比”排名出现些许变动,全台湾“家户购屋比”由台中市夺冠,首度击败三连霸的桃园县,桃园县则以些许之差落到第二名,新竹县则由2003年的第七名大幅跃升到第三名,台北县也挺进到第四名。

房地产业者分析表示,台中市在2004年全台湾“家户购屋比”排名中夺冠,除了显示过去几年部分受到921大地震影响的需求逐渐恢复外,也突显中部科学园区设立所带动的市场需求与期望。至于新竹县“家户购屋比”大幅跃进,主要原因是新竹北部县政特区所带来的购屋需求。

至于“家户购屋比”较低的县市地区有嘉义县、台东县、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澎湖县等,大多是属于农渔业县市、人口外移严重或是较缺乏产业基础的地区,其中以澎湖县的“家户购屋比”仅1.56%最低。

若单就房屋交易量来看,台北县长期以来一直是全台湾交易量最高的县市,房地产业者指出,因为台北县一直都是台湾规模最大的房屋市场,购屋需求也最强,因此在此波房地产市场买气回升之际,台北县因日渐改善的交通条件与生活机能,以及相对于台北市更低廉的房价,获得最大多数中产阶级的青睐,房价涨幅超过一成五,远超过其他地区。

整体而言,台湾历年来的“家户购屋比”变动情形,以1995年为主要分水岭,在1995年以前“家户购屋比”是逐年上升,1995年后则是逐年下降。2001年则是另一波上升的分界点,目前已经自2002年起连续三年向上攀升,显示在政策释出利多带动内需产业发展,以及经济景气改善与加强重大公共建设,确实有助提升民众购屋能力与意愿;而未来高速铁路通车后,可望进一步缩短城乡差距,带动中南部地区的房地产需求。

相关新闻
降土增税有利减少土地持有房屋交易长期成本
美房地产大亨川普 婚礼冠盖云集
央行:年底冲刺  12月新承作放款金额创新高
陕西农民抗议强征土地被判重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