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华:中共遭遇“退党潮”

方家华

标签:

【大纪元3月10日讯】新世纪,中国的宪政民主开了个好头。庞然大物的中共遭遇了两次冲击,一次是2003年的维权运动,一次是2004年的“退党潮”。

近月来,中共原高官开始在网上登载了饱含社会良知的“退党声明”,短短两个月,铺天盖地的跟进就成了网上一道汹涌夺目的风景线,而且还在继续。网上的风景就是网下的现实。这是潮汛,大潮在后面。

在一个宪政民主国家,一个人的“入党、退党”,不会成为轰动新闻,也不会被当成观察该党的参数。在中国就不一样,因为“入党、退党”关系着利益、权势、迫害、个人社会和生命的存亡,乃至该党的荣衰。而一个人的退出中共,需要良知以拒绝权力和不正当利益的诱惑,需要勇气以承受政治迫害。

中国的政治现实就是中共7千万党员的统治现实。正是这7千万──垄断着中国的政权与财权、毁灭着中国的生态环境、扭曲着中国得社会价值、瓜分着国有(全民)的资产、进行着买官卖官、贪污腐败……他们乃是7千万个实实在在的欲望,压在中国社会上,因此,对于中国的政治、社会前景就不容情绪化、犬儒化的乐观。中国没有宪政民主的现实,但绝不能没有宪政民主的前景和希望。

中国的经济、中共党员、贪污腐败都在增长,只有民主政治没有在增长。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是用暴力与权力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与财产。国家以前叫“家天下”,今天叫“党天下”。资源和财产以前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今天叫“国有”。

中国的贪污腐败在增长:圈地征地、形像工程、项目申报、买官卖官、行贿受贿,瓜分国有(全民)资产……问题是,一边是疯狂的掠夺、占有、腐败堕落,一边是下岗失业、看不起病、交不起学费的基本生存权利没有保障。

这些通过瓜分、掠夺、买官卖官的占有,就是当年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旗号下通过暴力占有的东西。这段历史可以说是“占有史”和“瓜分史”。没有当年的占有、掠夺,就没有今天的瓜分。

占有除了需要占有的“合法性”包装外,就靠暴力维持。暴力需要人,需要人多势众,需要供养人多势众的资源和财富。中共的7千万,数量上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数,依靠什么来供养?!

以上种种,本届政府已深有觉察,并思图改进,“审计风暴”也算一例。这也是不同于往届政府的一例政治行为。但这能从根本杜绝7千万中大多数的贪赃枉法、胡作非为吗?应该说,差得很远。

当前的世界已步入全球化时代、地球村时代。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能否实现宪政民主,决定性地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据说,1979年与邓小平谈话时,李光耀就担心中国会不会像毛泽东一样向邻国输送革命的意识形态。人们心知肚明,谈中国就是谈7千万的中共。中国究竟会不会对国际社会构成威胁,就要看7千万对自己民众、对自己和法治社会、以及对宪政民主的态度,就要看他们所采行的宪政制度。权力的惯性是强大的,它不会自觉地停留在某处,一当实力跟得上,它就将变换旗号大摇大摆地跨越自己原有的疆界。

中国在发展、转型。它终将走向宪政民主,走向民治,走向国际社会。它既没有高于中共之上的宪法,也没有列宁、毛泽东暴力革命的现实,它可以采取不拘一格的思考和行动,甚至利用众多的非暴力资源,来实现宪政民主。

中国2003年的维权运动,来自于社会权利意识的觉醒,而2004年的“退党潮”,则源于社会良知意识的觉醒。这两个“觉醒”都是中国宪政民主的希望。“退党潮”之于7千万,又是一种釜底抽薪,此消就彼长。“觉醒”而没有遭到惯有的迫害,7千万的统治性质和行为在变化。应当肯定这种变化。

伴随这个变化或促成这个变化的,有各种因素。不管哪种因素,7千万与民争权、争利有所收敛,因此,他们既可能是中国宪政民主的对象,也可能是它的伙伴和主体。进而,中国要有自己的觉醒的亿万民众的同时,也要有中国自己的戈巴契夫、叶利钦、哈维尔……。
(2005年1月18日)

──转载自《民主论坛》网站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方家华:政变文化
方家华:  民族情感与民主政治──台海问题新观念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