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面对千面人案件 下架回收成业者危机处理典范

人气: 13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钧凯台北十九日电)提神饮料保力达蛮牛传出遭人放置氰化物,造成一位民众误饮中毒死亡,再度引起各界关注类似的“千面人”犯罪手法,而不论是饮料业者或专家都认为,在第一时间立即全面将产品下架、回收的作法,已经成为最佳的危机处理典范。

“千面人”犯罪手法最早来自日本,一九八四年,一名自称“怪人二十一面相 (千面人)”的歹徒,以威胁在食品中下毒的方式,向日本固力果食品公司勒索上亿日圆,而这一类藉由在食品中下毒的恐吓取财手法,从此也在日本、台湾、菲律宾等地引起连锁的模仿效应。

统一蜜豆奶曾在一九八八年十月时,遭三名歹徒威胁在台北县永和市某超商贩售的铝箔包装饮品中注入毒液,要求业者必须支付新台币五百万元。

统一企业当时获知消息后,即主动将全国的铝箔包装蜜豆奶饮料下架、回收,并大规模销毁回收的饮料,尽管损失高达近亿元,但业者不向歹徒屈服且负责任回收安全有疑虑产品的作法,不仅获得社会一致的好评,也竖立下往后业者“回收、下架、销毁”的标准危机处理步骤。

台湾区饮料工业同业工会代理干事长张瑞娟表示,一旦发生千面人案件,如何降低销售冲击及维持商誉,便成为业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外界看似轻松的回收动作背后,却关连到动辄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金钱损失,如果业者本身又非具规模的大型企业,营运极可能因此陷入困境。

尽管立即的金钱损失对业者而言是极为沉重的负担,但张瑞娟说,为了维护往后的商誉,业者最好还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内释出善意,以全面下架、回收的动作来表示对消费者负责到底的态度,因为既然明知伤害无法避免,在追求永续经营的目的下,业者最大的忌讳便是对外说一套、作一套,或对消费大众隐瞒实情。

张瑞娟强调,除了业者的自律配合外,更希望政府的公权力要能发挥效力,不只警调应全力缉凶外,卫生单位也应该加强对通路业者的监督,要求相关的运货、店头贩卖过程都须提高人员的训练及戒备心,才不会让饮料业者白白成为类似案件中,最无辜的双重受害者。

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叶安义也认为,保力达公司此次明快的决定全面下架、回收并销毁产品,是整件事件中,对社会所作出最正面的良好示范,他呼吁,消费者应该以实际的行动表达支持,让负责任的业者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