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从储备教师游行的果看因 师资决策缺前瞻性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十二日电)近两千名储备教师上街游行争取学校就业机会,有人质疑民国八十三年修法改为多元的师资培育新制,为什么没有想到有那些变数可能导致今天师资过剩的结果?综合教育界的说法,有可能是政策决定一错再错,加上出生率骤减的未能预料因素,欠缺前瞻性的决策,不全是教育部的责任。

八十三年修改师范教育法变成师资培育法,时代背景是社会逐渐多元,民间不能忍受长久以来教育思维一元化培育出思想一元僵化的国民,亟思打破传统的威权一元体制,这种民意由立法委员问政充分反映,师资培育因此不再由师范校院垄断,大家寄望各大学开办师资培育班,能让下一代的教育更多元有创意。

教育部官员透露,当时教育部长郭为藩曾经提出师资培育开放多元可能导致师资培育过剩的忧虑,但被解读成师范体系出身的教育部长在为师范体系护航,而未被接受,如今产生师资培育过剩的结果,当年大力支持修法的立法委员要负很大责任。

不过,教育界人士指出,多元的师资培育班近年大幅扩充,教育部的决策因应有些嫌慢。以往师范校院培育公费生都经计划管制,每年只有两三千名,但师资培育开放多元后,各大学校院纷纷开设教育学程,帮助学生增加就业的一技之长。

近一两年甚至技职体系的大学校院也申请开班,加上学士后教育学分班,使师资班多达七十几班,累计培育的储备师资多达一万九千余人,相对于以往师范生计划培育的管控,教育界认为,教育部政策踩刹车踩的太慢了些。

教育部官员则表示,教育改革推动小班制的师资需求增加,当时多元培育的师资提供了很大的助力,教育部也没有想到出生率会急遽下降,去年开始反映到国小一年级新生人数,预估六年后即民国九十九年开始反映到国中,一百零二年开始反映到高中职,一百零六年开始反映到大专院校,因此,教育部赶紧研拟出少子化的因应措施,不料衍生出储备教师流浪的场面。

从师资培育决策过程与发展来看,导致今天储备教师游行争学校就业机会的结果,影响关键是时代背景因素,要说﹁决策一错再错﹂是言重了些,只能说是决策欠缺前瞻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