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谈

丝绸之路(三):海上丝绸之路

在东西方的往来中,最初是以陆路交通为主,其后随着人类航海技术水准的提升及汉代以来丝路的开辟和发展,至唐宋之际有明显变化,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其范围东起朝鲜、日本,西至东非和地中海东岸的全部航程;其中又以濒临印度洋上的印度半岛为中界,将其全程分为二段:半岛以东为东段,中经日本海、黄海、南海和孟加拉湾;半岛以西为西段,其间经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和红海。

根据唐朝德宗宰相贾耽在《唐书‧地理志》所述,当时中国向东和朝鲜、日本,向南和东南亚、南亚,向西和西亚、阿拉伯地区皆有海路可通,而且中国和沿线诸国皆有海上往来和联系。贾耽勾划出这条横贯东西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概观,使我们对当时东西海上交通有大致了解:

一、 北方的《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

其具体航线:自登州西面海口出向东北,经今旅顺附近之都里镇、青泥浦(今大连湾附近)直至鸭绿江口。由此分二路:一为渤海道,由鸭绿江的河道北航,转陆路至渤海五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西南七十里);二为高丽道,过鸟牧岛(今身弥岛)、贝江口(今大同江口)、椒岛长口镇(今长渊以南),再向南过秦王石桥(今大青群岛中之一岛)、麻田岛(今乔桐岛)、古寺岛(今江华岛),得物岛(今大富群岛)至唐恩浦口(今仁川以南之马山里附近),再登陆至朝鲜新罗王城(今庆州)。

二、南方的《广州通海夷道》

其具体航线:自广州出发,经由屯门山(今九龙西南部)、象石、(今海南岛东南属岛)、占不劳山(今越南占婆岛)和陵山(今燕子岬)等,继续沿今越南东海岸南下,又经门毒国(今越南旧仁)、奔陀浪州(今越南港朗)、军突弄山(今昆仑岛),南下向西过今麻六甲海峡横越孟加拉湾至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西航至没来国(今印度西南奎隆),转向西北沿印度半岛西海岸北上,达印度河口提飐国(今巴基斯坦喀拉奇略东),又西航入波斯湾,中经乌剌国(今奥布兰)、末罗国(今巴土拉)等,最后到达大食首都缚达。

唐朝安史之乱后,大食和唐朝关系十分密切,政治、经济往来频繁,主要是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更因此加速唐朝中叶以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