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结构性对峙缩影:争夺俄罗斯石油战

标签:

【大纪元6月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季宽台北特稿)中国为确保油源所采取的“北连”策略,主要是争取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但是,这项策略遭遇日本的强力竞争。中日关于俄罗斯石油的争夺战,既是两国在国际能源领域全面交锋的前哨战,也是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入结构性对峙的缩影。

中国和日本关于俄罗斯石油的争夺,主要体现在俄罗斯远东输油管道走向,究竟采取“安大线”还是“安纳线”的问题上。

“安大线”指的是从俄罗斯安加尔斯克到中国东北大庆的输油管道。中国早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就由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谈判。

这条管道总长两千两百六十公里,中俄各自负责本国境内的管道建设,预估投入资金二十五亿美元,二零零五年初步建成,第一阶段俄罗斯向中国每年出口原油两千万吨,二零一零年后达到年三千万吨。

“安纳线”指的是从安加尔斯克到远东纳霍德卡港口的输油管道,全长四千公里,是日本力争的线路。

日本希望每年从俄罗斯获得五千万吨石油,降低对中东石油依赖比重,强化日本的能源安全。二零零三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俄,与俄罗斯总统蒲亭签署日俄能源合作计划,并提交修建安纳线的建议,日本甚至愿意承担这条输油管道所需的五十亿美元。

中日强力竞争的结果,俄罗斯以影响环境为由,否决了“安大线”;二零零四年,“安纳线”被“泰纳线”取代。

“泰纳线”把“安纳线”的起点,由安加尔斯克向西北移至泰舍特,然后经贝加尔湖北部和中俄边境,通向纳霍德卡。设计年输油量八千万吨,其中五千万吨运往纳霍德卡,再海运至日本等国,三千万吨则准备运往中国。

有分析指出,对俄罗斯而言,“泰纳线”的经济效益比较好。因为“安大线”只能向中国供油,而“泰纳线”可以同时为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各国提供油源。不仅如此,“泰纳线”的油,还可以输往美国西海岸,对美俄关系有助,而美俄关系是俄罗斯外交的第一要务。

不过,在俄罗斯能源工业部长赫里斯坚科近日宣布将兴建“泰纳线”,一期工程于二零零八年完工,终点在距离中国边界仅六十九公里的斯科罗洛季诺,年输油量三千万吨后,据中国石油网报导,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表示,如果俄罗斯计划首先建造通往中国的石油管道支线,日本政府将收回为石油管道项目提供融资的提议。

中川说:“如果管道只修一半,石油将永远到不了日本,我们不能把纳税人的钱投向这样一个冒险的项目。”

这使得“泰纳线”的情况又陷入扑朔迷离。

对于日本的态度,俄罗斯国家石油运输公司总裁魏因施托克表示,管道首期建设资金只需要六十亿美元,而现在“已经找到了八十亿美元的资金”。

报导分析,如果此言为真,固然日本的贷款已无足轻重,但是“中方为其提供了建设资金吗?”报导还质疑,俄方是否以建设通往中国的支线,要求中方对整个管道项目和东西伯利亚及雅库特地区油田进行大规模投资。而尽管中方投入再多资金,也无法获得管道产权和经营权,只能换到购油权益。

因此,关于俄罗斯远东输油管道的问题,还有很多变数。

更重要的是,在上述有关情况的发展过程中,处处可见中国和日本的针锋相对。

北京中华工商时报指出,俄罗斯石油管道之争,以及东海石油探勘之争,“将中日两国能源之争彻底暴露于世人面前”。

北京的分析家认为,“两国的竞争不可避免”,而且将变得更为激烈和残酷。中国石油界人士则表示,中国要从中东和世界其他地区进口大量石油,是日本“最不希望的情况”。

同时,这也印证了美国学者最近所指出的,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对能源问题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上一代。中国为寻求能源的努力,正在对世界秩序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上述中国和日本关于俄罗斯石油的争夺,具体而微的呈现出,进入二十一世纪,中日两国正在能源以及相关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层次,面临难以避免的尖锐矛盾。

相关新闻
陕北石油民企律师朱久虎被警方羁押
科威特石油公司去年获利七倍
科威特石油公司去年获利暴增七倍
投书:中国最大行政诉讼案代理律师朱久虎在陕北被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