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阿里山邹族倡节酒 盼恢复传统品酒文化

人气: 5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江俊亮嘉义县十六日电〉为了扭转原住民只会酗酒的形象、导正变质的酗酒风气,世居阿里山的邹族原住民今晚将举办一场“节酒晚会”,将遴选各村的“节酒代言大使”,以恢复邹族传统的良好品酒文化。

饮酒文化在邹族部落里具有相当大的社会性意义,早年只有长者在和朋友聚会时才会小酌一番,平常人很难得喝到酒;但随着酒类的取得愈来愈容易,一些年轻人逐渐迷失,甚至养成酗酒习惯,带给外界不良的印象。

为了扭转变质的酗酒风气,族中长老及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决定恢复邹族传统的“节酒文化”精神,不要让外界对邹族产生误解,因此今晚六时至九时各部落将以游行方式,前往阿里山乡乐野村生命豆祭会场,举办“节酒晚会”。

邹族文艺基金会执行长庄立德指出,邹族人酿酒的原料包括:小米〈粟〉、糯米及地瓜,但以小米为主,小米酒的气味芳香可口,族人通常用竹制的杯子饮酒,而在出征、狩猎、祭典或嫁娶等场合都需要酿酒敬贺。

邹族传统祭典中,也有固定的仪式需要饮酒,例如邹族的成年礼“easmoeuska”,年满十六岁的男子,被引导至男子集会所〈kuba〉举行成年礼仪式时,长老会训勉他们,并用藤杖击打他们的臀部,然后为成年男子带上皮帽,带他们到头目家,给他们喝少量的酒,表示成年。

年满十六岁的男子被允许喝酒之后,表示在部落中要负起更多的责任,但并非经常可以喝到酒;过去只有长辈和朋友聚会时,才会小酌一番,晚辈不能跟长辈平起平坐,更不可能喝到酒,因此邹族饮酒是有社会阶级的。

小米酒也跟邹族的巫术、诅咒有关,传说日据时代,日本人强制山美村的邹族原住民义务劳动,有人不服从而被日本人处罚,族人不服气,就在现今的达娜伊谷自然公园管理站一带,以小米酒下咒。

传说这个诅咒后来应验了,整座山的土石崩落下来,掩没了当时日本人开垦的水田,日本人苦恼不已。

庄立德表示,台湾原住民普遍给人一种酗酒的刻板不良印象,但事实上,酒在邹族原住民社会中,是非常神圣的,只有在祭典等少数场合才可饮酒,后来由于烟酒公卖局成立,酒的取得越来越容易,年轻人在耳濡目染下,逐渐产生不良的酗酒习惯,甚至成为酒瘾子。

他说,过去,族人到山上打猎,至少要三、四天才能回家,那个时候,除了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品之外,酒更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东西。不过,猎人们也只是在晚上睡觉前聊天时喝一些,并非像现在这么滥用。

由于少数族人长期酗酒,衍生出许多的问题,包括对家庭造成冲击、罹患肝病及肝硬化等相关疾病,也因酗酒的男子较为早逝,造成部落里隔代教养及单亲家庭占有相当高比例,因此女性在结婚前,还得考虑对方是否有酗酒习惯。

有专家大胆预言,台湾在五十年后,会有一至二个原住民族群可能消失,庄立德指出,虽然消失的原因很多,酒类的滥用是一部分,为了延续命脉,每一名邹族族人都有责任及义务强壮自己,持续优秀的传统文化,恢复“节酒文化”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