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救灾应变措施 实为反恐当务之急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7月9日报导】反恐系列报导之一(中央社记者孙承武台北九日电)英国伦敦地铁日前遭到恐怖分子攻击,造成重大伤亡,以地铁、捷运几乎是全球各大都会区交通枢纽而言,从先前的莫斯科、马德里到这次的伦敦,地铁成为反恐战场已不可免,因此如何强化地下轨道抢救处理经验、提供优良救灾装备,应是当前反恐议题所面临的严肃课题,也是当务之急。

消防署灾害抢救组分析地铁隧道空间特性说,受地质条件及技术限制,以及多为近乎密闭式的结构设计,隧道空间特性与灾害发展特性又关系到隧道内人员避难、应变救援等活动。

国外研究分析,地铁、隧道的密闭式结构设计,加上自然采光受限,一旦隧道内部发生断电情形,且紧急照明进行切换瞬间或紧急电源无法有效供电时,将造成隧道全面陷入漆黑情形,增加避难时的孤立、焦躁不安等心理影响;而且受地形、距离及硬体设施等因素阻绝,隧道内、外相互间的通讯联络及状况掌握均显困难。

另外,地铁通往地面避难出口数目、位置及大小等明显受限情形,且属封闭式密覆构造,外气通风供给有限,一旦发生火灾,或类似伦敦地铁恐怖攻击,现场将形同一座天然大烤炉。由于隧道内无法进行自然通风换气,易蓄积车辆所排放废气或弥漫火灾所产生浓烟等有害气体,因此必须设置大规模的通风换气及排烟设备。

由这次英国警、消面对伦敦地铁事后抢救作为观察,凸显包括隧道空间狭小、局限,无法同时间容纳大量人员及器材设备进入内部救灾,且也限制大型救灾机具在隧道内操作空间等问题。

铁路地下化区间具上万伏特高压电,必须断电接地后,才可以水灌救,但铁路局断电接地有一定程式及车站人员抵达现场接地须一段时间,也会延后灌救时机。

当面对有组织、有计划的人为破坏,同一时间发动数波攻击的恐怖行为模式时,消防署指出,除了尽可能防止灾害发生,例如严禁携带易燃、危险物品进入站体,其他就得仰赖灾害初期阶段感知系统,包括光电式侦烟感知器、补偿式温度感知器、热线式感知器、闭路电视等高科技装备。

一旦启动救灾机制,乘客在车站人员引导下,迅速依逃生梯、安全门、避难方向指示等设施朝正确位置疏散。这时还得同步启动防火区划、防烟区划,抑制灾害扩大;最后则是各种灭火、排烟等消防设备。

曾参与今年五月十九日台北市政府在台北火车站实兵演练的消防人员认为,真正要做到第一时间疏散,还得视车站有无足够设计容量的车站内乘客设施,包括楼梯、电扶梯、走道、自动收费设备、紧急楼梯、月台宽度等容量,这些都还需就容纳预估尖峰小时运量需求做进一步估算。

回顾国际社会历年来隧道路段的重大事故,无论韩国大邱地铁纵火,或这次伦敦地铁遭到恐怖攻击,绝大多数的管理及救灾单位都没有这类抢救处理经验,因此将各种灾害对隧道路段影响程度予以分类等级,并确立应变救援对策与原则,据以完成应变及救援标准作业程式建置,同时提出隧道事故应变演训计划及程式。

大台北都会区铁路地下化及台北捷运的隧道多且距离长,发生灾害时的救援行动面临相当大挑战,而事故发生时的人命抢救及救援安全绝对为第一优先考量,因此如何加强地下轨道抢救处理经验、提供施救人员优良救灾装备及确保安全的救灾环境,应是当前反恐保卫战所面临的严肃课题,也是当务之急。

相关新闻
伦敦遭恐怖攻击  学者:促成国际反恐新动力
法国进入红色警戒 派员协助伦敦调查爆炸案
台籍人士未传伤亡 台谴责暴力
俄罗斯:英国反恐不能有双重标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