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生产基地外移 出超锐减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1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孟伦╱专题报导

38岁的吴女士原本在国内一家电子公司担任会计,两年前,公司决定将工厂迁到中国苏州,因此她被资遣,至今仍未找到新工作,吴女士无奈的说,“唉!家里还有两个小孩要读书,光靠老公一份薪水真的很难撑下去;如果台湾工厂这样拚命往中国搬,工作机会将会越来越少,大家日子只会更苦而已!”

像这样的例子,其实经常在你我四周发生,由于“生产基地外移”的负面效应逐渐扩大,即“台湾接单、中国生产出货”比重攀升,不但大幅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甚至冲击到台湾出口动能与经济发展。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台湾今年前7月出超仅7.5亿美元,相较去年同期的47.7亿美元,减少幅度高达84.3%;尤其,台湾过去的出超金额动辄超过百亿美元,去年已经下滑至61亿美元,今年恐将再创历史新低纪录!这样的发展趋势,怎不令人感到忧心?先回过头来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台湾出超锐减,对此,经建会与财经学者均指出,“海外生产比率不断攀升”是一项重要原因。

据经建会经研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受到资讯业成长趋缓影响,国际大厂不断精简成本,使得台湾电子厂商代工利润日趋微薄,厂商纷纷将订单交由中国生产;加上汇率变动的因素,今年1到6月,新台币也较去年升值6.1%,导致我国海外生产比率攀升到38.2%,而这项比重在1999年只有12.24%。

经建会表示,进一步看海外生产的各产业比重趋势,首先,“电子产品”的海外生产比率,由1999年的9.18%提高到今年1到6月的36.44%;其次,“资讯与通信产品”的海外生产比率,更由1999年的23.03%,提高到今年前6个月的73.64%。

“电子产品及资讯通信之海外生产比率持续升高,导致其出口成长率相对减缓。”经建会指出,这个效应非常明显,电子产品今年前7个月出口成长率,由去年的40.0%减少至5.7%,资讯通信产品更由负1.7%扩大至负22.0%。

除了海外生产比率提高,经建会还指出,今年前7个月国际原油、机械、运输设备的进口金额大增,以及欧洲、中国(含香港 )对台湾进口需求减弱,这两项因素也是造成我国出超减少的原因。

针对“台湾接单、中国出货”的现象,经建会主委胡胜正说,在国际贸易比较利益原则下,台湾厂商选择到海外生产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他也提醒,台商投资策略应该采取“布局全球”,而非“只布局中国”,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才能分散风险。

“有人认为生产基地外移、海外生产,可促进两岸产业分工,并达成双赢目标,根本是毫无危机意识的说法”,中央研究院社科所副研究员蔡吉源提出这样批评。

蔡吉源表示,当台湾厂商纷纷跑到中国去投资、生产基地外移,不仅造成台湾产业面临空洞化、经济成长率下滑、更导致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这些都是摆在国人眼前的事实,“试问,哪来什么双赢?对台湾又有什么正面帮助?”而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林向恺则指出,“生产基地外移、海外生产”这个现象,将使得台湾出口成长动能“原地踏步”,因为台湾厂商这边只是接单,设在中国的工厂才是真正的生产与出口,这样完全无法达到出口扩张之效果。

林向恺表示,中国对台湾经济所造成“磁吸效应”非常明显,这也是台湾在国际竞争力评比,包括IMD(洛桑管理学院 )、WEF(世界经济论坛 )名次不断上升,但投资却反而一路下滑原因。

林向恺更强调,台湾厂商不能一味只图如何降低成本,而不愿进行升级、转型,否则,海外生产负面效应将逐渐扩大,他认为,政府必须适当给厂商一些压力,西进政策也必须有所限制。

“产业外移、海外生产对台湾经济造成非常大的隐忧﹗”台湾经济研究院二所长龚明鑫指出,这是因为其它国家产业外移程度,没有像台湾这么严重。

他以南韩为例,其产业不是外移,而是扩充,换言之,厂商并没有减少对南韩国内的投资,生产也没有减少,出口成长率还是在增加。

龚明鑫表示,反观台湾则不然,出口、投资都不断在锐减当中,在生产基地大举外移到中国的情况下,台湾竟然还能维持如此高的经济成长率,实在是很不简单的事情。

不过,他认为,海外生产冲击国内经济,但台湾产业想要外移的,差不多都已经搬走,因此,未来海外生产比重上扬空间十分有限,“情况将不会再恶化下去。”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