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独断 劳工党式政客

标签:

【大纪元8月15日讯】〔自由时报编译陈泓达╱综合报导〕在五十年公职生涯中,以色列总理沙龙出将入相,换来以国民众的两极评价:有人说他是战犯,也有人视他为英雄;有人说他是莽夫,也有人认为他天纵英明;有人说他是骗子,也有人视他为救世主。

但自从他提出“分离计划”,决定撤离加萨走廊和上约旦河西岸的犹太屯垦区后,七十七岁的沙龙似乎终于找到他的定位,支持他或反对他的人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劳工党式政客”(Mapai-nik )。

英国周日泰晤士报14日报导,“劳工党式政客”出自老劳工党领袖兼总理本古里昂的行事风格,即一种不容情绪左右的务实独断原则。本古里昂被以国民众奉为国父,广受多数人景仰,却为极端民族主义右派所不喜。

虽然以国片面撤离计划颇受西方领袖推崇,将沙龙吹捧为和平缔造者,但他其实并没有任何理想主义的冲动。正如支持撤离的多数以国民众,对沙龙来说,撤离的目的非关和平,既不是要化解巴勒斯坦人的敌意,亦非徐图一个新的开端,更非刻意营造互信、彼此尊重的氛围。

近五年来的以巴关系已扼杀双方谋和的可能性,近一年来的武装冲突更不知将伊于胡底。因此,片面撤离的目的只是脱困,结束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人的团团包围。

沙龙并未掩饰他的遗憾。相较于其他政治人物,沙龙向来支持屯垦运动,也是屯垦区的主要擘画者。在提出撤离计划后,沙龙曾表示,若加萨和上约旦河西岸地区的以色列屯民人多势众,他将不会予以撤离。若这些地区的屯民能像约旦河西岸边缘地带一样建立大型社区,他会设法保住这片取自一九六七年6日战争的战果。

沙龙最近表示,以色列人企盼在所有以色列领土上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只可惜我们无法实现这个梦想”。

撤离行动将自15日展开,背后驱力是自助的务实原则:将损失降到最低。九千名屯民置身于数百万怀有敌意的巴勒斯坦人之间,不仅不利于以国安全和民主,沙龙最主要的考量,或许还是以国的人口结构。

由于阿拉伯人出生率与日俱增,犹太人口在其领地上的些微优势可能很快就会被超越,撤离加萨和上约旦河西岸也等于甩开两百万巴勒斯坦人。

在前总理拉宾于一九九五年因奥斯陆协定遭极端份子暗杀后,沙龙成为右翼联合党大老,担任总理后更以强硬政策赢得以国民众支持。沙龙首届任期是不折不扣的鹰派作风,但在2003年年初连任成功后,他也像比金、裴瑞斯、拉宾和纳坦雅胡等强硬派前总理一样改采务实立场,但沙龙的创举是在未和巴勒斯坦协商的情况下决定片面撤离,并将以国安全委由军方负责,而非寻求和平协定。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强硬派图推迟撤离计划  沙龙内阁压倒性否决
以色列总统担心沙龙安危
莱斯见沙龙 为加萨撤退作最后努力
赖斯会晤沙龙讨论加沙撤离计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