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自有少年时—巨星周润发的童年趣事

人气 80
标签:

【大纪元8月4日讯】(中华网8月4日报导)从中环5号码头或香港仔码头搭乘往来索罟湾或榕树湾的小渡轮,船程约30分钟,便可以抵达南丫岛。香港有大大小小二百多个岛屿,南丫岛是大屿山和香港岛之外的第三大岛,古名舶寮洲。它位于香港岛的南面,被四面的海水包围着,面积约14平方公里。岛上山峦层叠、竹林茂密、村落星散、绿树成阴、海滩平缓,好一派幽静的农村景象,是旅游休闲度假的胜地。

  在南丫岛旅行,花上几块钱,就可以尝尝当地人自制的钵仔糕、茶果、豆腐花、鱼蛋。若是成帮结伙,那一定要吃吃海鲜。这一带有许多海鲜酒家,正午时分,食客盈门,一片喧嚣,侍者不停地穿梭往来,招呼着客人。洪圣爷湾是南丫岛其中一个泳滩。海滩上有度假屋,以及烧烤设备。不管是岛上的居民,还是游客,都喜欢在这里看海,畅游,捡拾贝壳。

  南丫岛不仅有美味的海鲜,更有奇丽的风光,四处皆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在这里洋人和华人几乎各占了一半,而住在这里的年轻华人也常是一副古怪的装扮,充满了异国情调,人们自由的生活方式又充满了嘉年华式的嬉皮气氛。生活放荡不羁的人、渴望自由的人爱到这里来,因为在这里容易让人忘掉喧嚣的香港,就像处身于一个生活的别处。

  值得一提的是,南丫岛是香港最早的考古出土所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便已有文物出土,表明这儿在远古时代已有人聚居。大部分香港现存的新石器时代文物都在这个岛上出土,是香港考古研究的重要地点。

  南丫岛上的居民大多住在北面地势较平坦、可用作耕地的榕树湾一带。在北段公立小学附近,有一幢三层小楼,门窗紧闭,报箱里是过期的派送广告单。谁也不会想到,这就是香港影帝周润发出生的地方。周润发成名后将母亲接到香港岛,老屋便租给了他人。

  馒头泡在稀饭里

  周润发祖籍广东宝安,先辈于1889年迁居香港。

  1955年5月18日周润发生于香港西南面的南丫岛。父亲周容允,母亲陈丽芳。兄妹四人, 周润发在家里排行老三。



  然而功成名就的周润发,并没有像大多数“暴发户”那样骄奢淫逸“一发不可收拾”,变得牛气冲冲、颐指气使。周润发虽然一口气买了五部汽车,但他并没有请司机。

  同样是在那次面对媒体,周润发道出了自己心声,正视曾有的自卑感——

  “后来,我一辆一辆地卖掉了,坐巴士一样很开心。”周润发坦言。

  记者:“心理上满足过了。”

  “对!别人有的,我也有过,以前我穷的时候有自卑感,但我‘发’了以后,人家有的我也有,也就没自卑感了。”周润发说。

  许多社会名流,都是穷苦出身,一朝发达,就迫不及待地或是买豪华汽车招摇过市,或是买了大洋楼享受一番,差不多也是这种心态。周润发的挥霍适可而止,完全是受了母亲的影响。周润发的妈妈十分节俭,到他当上“影帝”,家中都不肯请佣人,不肯请司机。周润发的妈妈甚至说:“如果你要请佣人,不如把佣人钱给了我。”周润发非常孝顺,也就不敢违背母令。

  周润发说:“母亲是耕田出身,平时节省惯了,不该节省的也节省,每天到菜市场买菜回来,那种红色的塑料袋,她也舍不得丢,洗洗干净收藏起来,那些绑鱼的水草,她也收藏起来,堆满了床底下,像宝贝似的不肯丢掉,我叫她丢,她就发火,不准我碰她的东西。那些旧衣服,就剪碎做拖布,也舍不得买拖把,有一回我看不过去,到超市买了几条毛巾回来做洗碗布,她一看账单,就当堂肉疼说,她洗脸的毛巾也不及洗碗布贵啊!我花钱从来不敢告诉她,免得她老人家‘肉疼’,她一辈子做惯工作,如果家里请了佣人,说不定佣人整天坐着享受,我妈妈要伺候佣人呢!”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但又仔细一想,哪个女明星要是嫁给周润发,肯定婆媳不和,除非娶了一个不是明星的普通乡村女子,比她的婆婆更节省,那才是婆婆心中的“好媳妇”。这种猜想后来完全应验在周润发的前妻余安安身上,这是后话,暂且不表。因为周润发的妈妈太像每一个中国人的妈妈,菩萨心肠、相夫教子、勤劳节俭,善待每一种事物,既物尽其用又不暴殄天物。

  被酒店炒鱿鱼之后,周润发又到邮局干起了只需体力不需脑力的工作,每天把堆积如山的邮包搬上邮车,一天要搬几百包,连续几天下来,周润发感到筋疲力尽。这样总共干了没几个月,又被炒鱿鱼。如此反复,炒鱿鱼竟成了周润发的家常便饭。

  在周润发跨入演艺行业之前,做的最后的一份工作是在半岛酒店商场内一间摄影器材公司服务。他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也对摄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一兴趣一直保持到他名满天下之后,保持到如今,周润发成了圈内外公认的摄影发烧友。

  为了装饰好友的发型屋,他贡献了一辑黑白照片,以剪发用具为题材。而在发嫂陈荟莲口中,他对摄影的态度率真且顽皮。发嫂坦言,自己并不喜欢摄影,甚至有一点怕。但与一个热爱摄影的丈夫朝夕相对,她自然成了“御用模特”。她曾替周润发当过两次模特儿,而周润发灵感来时,甚至连她敷面膜也要拍。不少人以为,周润发家中一定放满摄影器材,发嫂却说,虽然花得起,但周润发一向很节俭,“他连数码相机都没有。用旧了一部相机,卖掉后才会买新的。”

  香港影坛有两位大哥级的人物,一位是成龙,一位是周润发。他俩都是吃过苦的人,都是从社会的最底层一点一滴完全靠自己的打拼,才赢得今天的地位。对于大哥成龙,人们的评价通常为:勤奋、敬业,一个好人,真的汉子。对于大哥周润发,要想用一两句话来形容可就难了,尽管他与成龙一样勤奋、敬业,是个好人、真的汉子,但是周润发还有太多太多其他的魅力令人无法抗拒,比如那份淡淡的沧桑感,那种属于成熟的智慧与豁达,那副随心随性、挚情至爱的神态……

  人们都说,如果让70年代人只选择一个明星、一个偶像、一个英雄,他只会是周润发,不会是其他人。他面庞之上、眉宇之间的那份俏皮、任侠、苍凉、豪气……深深浅浅得烙印在这10年间的影像记忆里。——电视从许文强开始,礼帽、西装、风衣,以及用白纱巾轻擦鼻子的动作;电影从小马哥开始,身披黑色风衣、手持两把左轮、嘴衔火柴梗的形象。

  有时很难捕捉银幕上的周润发到底带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和表情,却凝结着亲和力、感染力和永不受屈辱的英雄气概。周润发塑造的形象,完全不同于张国荣的妖娆,梁朝伟的文弱,周星驰的无厘头……哪怕是演黑帮杀手,他都几乎不带一丝偏执和病态,完全是原生态的人性表演,却达到一种极致。或许这一切正是跟他出生于香港南丫岛的农家有关;跟他贫穷困苦的童年有关;跟17岁辍学工作,做过送货小弟、推销员、服务生等等职业的复杂经历有关。正是这种历练和生命体验转变为他人永远无法模仿的气质,也形成了旷达、率性的角色性格。

  返回头来,看今朝,仍是这些在七八十年代开始崛起的演员还在支撑香港电影,还在坚持不懈地更新自己,拍出一部部精彩作品。

  再看九十年代末期和二十一世纪初这几年出现的港台明星,几乎都是过眼云烟,根本没有在观众心中留下什么具体的艺术形象。很多年轻人的走红,不是靠父母,便是凭一场场“按下葫芦又浮起瓢”绯闻。什么撞车事件、打人事件、写真集、姐弟恋、包养、吸毒,这些肤浅的炒作,人们已见怪不怪,只是大家不再称影视为 “艺术”,而改叫“娱乐”。

  试着想一想,周润发在尚未跨入演艺界之前,用后来持枪争霸上海滩的手做了搬运工;用一双扫平银屏的腿做了信差;用一副赌神的经典笑容去做了推销员。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无不动容。(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霍元甲》关机 于仁泰“拧干”李连杰
周润发阔别十年再拍港片 与赵薇斯琴高娃合作
阔别港片10年 周润发又回来了将参演许鞍华新片
大男人返青春 四大影帝连袂《赤壁之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