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配合温室气体减量 环署补助县市政府多种树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钧凯台北八日电)“京都议定书”今年二月生效以来,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间的重要环保议题,台湾行政院环境保护署最近便积极推动设立“空气品质净化区”,希望藉由补助县市种树经费方式,鼓励地方多利用公有地种植树木、净化二氧化碳。

所谓的“空气品质净化区”,指的是以植树、绿化为主的地区,或设置其他如自行车道等相关设施,以藉由树木吸收二氧化碳、释出氧的特性,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净化空气品质的目的。

根据环保署统计,自一九九六年国内推动“空气品质净化区”设置迄今,各县市已完成约一千二百二十公顷的净化区,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达一万四千六百四十吨;另可净化臭氧一万一千吨、一氧化碳二千六百吨,减少扬尘六百二十吨。

环保署空气品质保护及噪音管制处环境技术师隋婉君表示,截至目前为止,环保署补助设置净化区的经费已累计达新台币三十三亿元,目前每年也仍以约二亿元的额度陆续补助各县市,而为进一步达到温室气体减量,除现有的成效外,未来更将以鼓励每一县市多种一万至一万二千棵树为目标。

按净化区相关设置办法规定,县市政府只要以公有地提出申请,通过专家小组会勘、核准后,环保署即会全额补助整地及种树经费;后续相关维护费用则由空污基金提拨地方环保局支出。

隋婉君指出,为达到最大净化功能,种植的树种环保署也将要求各县市,必须选择种植茄苳、樟树、香楠等,吸收二氧化碳能力较大的乔木类树种,树苗也将全面委由台湾大学、中兴大学实验林及种苗改良场免费提供。

环保署强调,台湾虽然不是京都议定书的签约国,但为提升国际环保地位及形象,并减缓地球暖化的趋势,推动“种树”这全球公认的无悔政策已是既定的方向,因此也希望各县市政府可以多多提出申请,藉由设置空气品质净化区,为温室气体减量尽一份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