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忽视华校危楼 大马教师冤死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9月18日讯】(亚洲时报 江雨航撰文)来自马来西亚各地的党团领袖,9月15日不约而同出现在一个小镇。他们与过千民众,联袂踩着悲伤的步伐,为一名籍籍无名的老师送殡。送殡途中,民众多次含泪昂首凝视遥远的天际,他们喃喃问天:为什么曾文珩老师被牺牲了?苍天无语俯视大地的千多间华文小学;还有多间危楼在威胁老师和学生的生命。其实,大家心里有数:因为那些是华人的小学。

曾文珩(43岁)是一名华文小学(华小)老师,在大马北部的一个小镇执教。

11日早上,曾文珩如常到吉华K校。这天他需要复印文件。复印机在楼上,这是他和其他老师常常复印文件的地方。

但这天当他开启复印机的总擎时,楼板突然塌陷。他从楼上坠下不治。楼板塌陷的原因是白蚁蛀蚀。这是一宗意外。

但这宗意外却震撼整个华人社会。

送殡行列,有一大横幅写着:“华小腐蚀,生命牺牲,单只是怪罪白蚁吗?”

这横幅不是在问苍天,而是很含蓄的在责问大马政府:为何冷待华小,让华小腐蚀?

原来吉华K校在今年初曾致函大马教育局,要求协助维修遭白蚁蛀蚀的建筑物,但教育局没有覆函。

如今曾文珩老师已经冤死。但是他执教的小学非大马唯一一间有危楼的小学。

在马来西亚半岛,据一家中文报估计,至少有40所华小的校舍不安全,正面对白蚁蛀蚀的威胁。可悲的是,每天尚有上千名师生冒着生命的危险,在不安全的建筑物上课。有的课室甚至已经被当局正式列为危楼。

他们或许没有安全意识。问题是,大马华人有选择的余地吗?

在马来西亚这个国度,小学分为全津贴和半津贴。国民小学,也就是马来小学,享有政府全面的津贴。但是,大马政府只是半津贴华文小学。在这项政策下,大马政府只有义务提供师资;其他费用,华人得自掏腰包。

大马境内有超过千间的华文小学、60间华文中学和三间民间学院需要华人自掏腰包领养。这尚不包括华人政党办的大学和学院。这笔养校的天文数目,常常令华人喘不过气来。

两岸三地的华人常常惊讶,为何大马的华人还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台湾的国语)?他们或许不知道大马约有90百分比的华人小孩在华小上课。

华小可说是大马华人文化的摇篮。抱着承传中华文化的理想,华校就在华人咬紧牙根下,三个月一小筹款,五个月一大筹款的走过来。

因为获得政府全面资助,马来小学占地之广,设备之齐全,常常令华人艳羡,也令华人愤愤不平。

他们常常抱怨,华人是纳税最多的一群,但是他们的华文小学却获得最少的津贴。大马政府仿如听不到他们的怨言。

华人在马来西亚是第二大种族,占总人口的四分一。在朝有华人政党代表当家执政,但他们并不当权。政权掌控在马来人手中。对于政策偏差歧视华人,他们几乎无能为力。

华文小学没有得到全面资助,多间因而破旧危险,他们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这次曾文珩冤死,大马教育部声明,这是该学校华人董事部的责任。曾文珩执教的学校需要35万马币修复破楼危楼。惨案发生后,教育部最大方也只将批5万。

无怪乎,这起事件触动大马华人社会的痛神经,整个华人社会陷入二等公民的悲情。公开要求政府公平对待华文小学的呼声也相应高涨。

在朝代表华人的马华总会长黄家定尝试缓和气氛。他强调,拨款维修危楼不应被视为华小课题,因为不只华小面对校舍不安全的问题,许多马来小学和印文小学也面对同样问题。但他没有公布详情和证据,只说处理危校问题需时间,同时促请华人理性看待曾文珩冤死事件。

面对越来越大的民间压力,大马内阁14日决定拨出特别款项,协助维修面对白蚁蛀蚀问题的各源流学校。但大马政府没有公布详情。

大马华文教育运动组织董教总认为,这笔特别款项只是治标不治本,一天政府没有制度化公平对待华校,就无法解决华校所面对的养校之资金不足问题。(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傅国涌:不会鼓错掌的清华人
从清华校长“不识字”说起
华泰银副董林博义退而不休成功对抗肝癌
澳亚民族电视台举办维州华校知识问答比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