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孔子

教师节的由来

编者注:经历数及考纪专家计算,孔子诞辰换算为公历应为九月二十八。孔子是古代著名的先哲、儒家文化的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一生中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他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的思想对中华文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幼丧父,由于家中经济拮据,孔子平日需帮忙家务外,还得替人放牧羊、牛等工作,赚钱贴补家用。

一直到十五岁,孔子才有机会入学念书。孔子曾经因为好学而发愤忘食,因此学识丰富。,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在教育方面。孔子以六艺传授学生三千多人,不论阶级、贫富, 凡是真心向学,他总是有教无类,而且诲人不倦。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先实施“平民教育”的人。

他主张“有教无类”的态度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深受后人景仰。后人推崇他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一生最大的抱负,是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五十一岁那年,他当上鲁国的司寇,主张以“仁道”来治理国家,只可惜他的政治理念无法被君主采纳。最后,孔子只好辞去官职,周游列国,四处提倡他的仁政思想。

在当时的政治情势下,孔子的思想得不到诸侯的认同;于是,孔子又回到自己的国家—鲁国。从此致力于学术教育方面的工作。孔子晚年,整理古代文献,奠定中华文化万世不易的基石。

在台湾,将孔子诞辰九月二十八日订为教师节,以纪念至圣先师,并慰劳教师们经年的辛劳。 每年教师节,台湾各地以最隆重的礼仪,表达对孔子无上的敬意。@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