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花莲聚会所洋味太重族人看不惯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5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花孟璟╱光复报导〕花莲县光复乡太巴塱部落内的“东北社区活动中心”,经改建即将在两周后完工,由原先平凡的水泥屋,变成一栋具有浓厚西班牙建筑师高第风格,但顶上却又加盖阿美族传统茅草亭的建物,因为西班牙味道还多于阿美族传统感觉,在部落引起争议,惟主导的东北社区发展协会表示,有信心让族人都能接受这栋建筑。

光复乡太巴塱部落的东北社区活动中心,屋龄已有二十二年,今年4月底以花莲县府城乡发展局“纵谷特慢车”计划三百八十四万元,以不拆解原活动中心结构的方式,进行外观重建。

上月初,建筑雏形慢慢出现,部分族人才发现,新的聚会所的建筑风格,已从原先平板的白色、统一式样的村落活动中心,变身成为一栋有西班牙风格的建筑。

它正面外观式样类似欧洲中古时期城堡,四根大柱子外表为红砖,但造型并非平整的圆柱形,而是不规则曲线的圆柱,每根柱子扭曲的角度都不同,上面还预计添上西班牙式瓦顶;正中央有尖形牌楼,中央三角形有太巴塱的螃蟹图腾;至于城垛也是不规则的波浪曲线;原有墙壁也都打掉做成尖拱门,内部墙壁多数打掉,梁柱都是不规则曲线,天花板的灯饰也是螃蟹造型,优点是四面通风、采光良好。

太巴塱部落头目王成发对新聚会所充满“异国风格”不以为然,为此村人在8月10日召开村民大会投票,当时村人以五十票对六票,赞成聚会所继续兴建,但条件是在屋顶上加盖一座传统的茅草聚会凉亭,聚会所内部也要多放一些太巴塱的图腾。

因此8月初起,建筑师修改设计,在屋顶加盖一座阿美族传统的茅草亭,昨天该部落最年轻的“拉帝优”年龄阶层,出动近十人,由熟悉盖茅屋的老一辈族人指导下,把成束的茅草绑在竹制屋顶结构上,象征部落的传承。

对于聚会所有“异国风情”,部落至今仍有许多意见,东富村长罗金元认为,聚会所盖成这个调调,一方面和阿美族有点差异,另一方面,他则担忧活动中心本身的结构问题,因为几乎已经到使用年限;太巴塱国小教师杨进国觉得,当初只希望新建聚会所,但没想过外观会是这样。

另一名族人Moli表示,起初他觉得风格“怪怪的”,因为老一辈会认为,应该要盖成传统的茅屋,但理解建筑师的想法后,他愈看愈觉得不错。

曾任东华大学讲师的Kati表示,阿美族房屋传统建材是木头、茅草,但现代化之后,什么样的房子才是阿美族风格的房子,仍在形成当中,而未来聚会所的使用,仍该以族人为主体,由族人慢慢来凝聚共识。

包商:西班牙风格阿美族特色

〔记者花孟璟╱花莲报导〕针对太巴塱部落东北社区活动中心,改建后变成有“西班牙风味”的阿美族聚会所,承包商表示,虽然建筑模仿西班牙建筑师高第的风格,但仍兼顾阿美族聚会所的实用性,并在细节强调阿美族特色。

承包商表示,这建筑还是很有阿美族精神,包括把原水泥活动中心多面墙壁打掉,改成开圆拱大窗、尖拱门,四面通风开阔,让族人乐于亲近,而且在族人反映下,原本一层楼的活动中心,二楼平顶也增建阿美族传统茅草亭,用台电的废弃木头电杆搭设主结构,屋顶以竹子编织,再以传统方式绑上茅草束。

承包商表示,建筑风格确实有刻意模仿西班牙建筑师高第的格调,包括使用自然的砖块、石块、铁雕等素材,以抽象的方式模拟自然界形象,例如梁柱的不规则设计每根都不同,模拟如树干、龙卷风、如水一般的流动感;而太巴塱当地也产陶土、有砖瓦窑,柱子上的砖块有些材料还是废弃瓦窑拆下的砖,有自然的古朴感,并非与当地格格不入。

小辞典-高第西班牙建筑大师

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高第.克尔内特(Antoni Gaudii Cornet ),一八五二年生于西班牙加泰隆尼亚省,享年七十二岁,他是西班牙知名的鬼才建筑大师,其建筑风格深具奇幻与诡异的特质,崇尚自然主义,喜以自然界的生物结构,做为建筑灵感。

他也承袭“新艺术”风格,喜好运用流动的曲线线条,例如米拉公寓,到处都是波浪般的曲线,又像起伏的山脉,同样具有自然主义的影子。

他的设计也应用了回教摩尔式、哥德式等艺术风格,至于建材运用也五花八门,除了广泛利用砖、石等自然素材,铁材、马赛克等也经常可见于其作品,如一九八四年被联合国指定为世界文化资产的奎尔公园,其巨龙形状的长椅,即用马赛克拼贴、装饰。

高第的遗作、也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圣家堂”,十八座高塔巍峨壮观,主塔高度达一百七十公尺,每座塔都是精雕细琢,他一边施工、一边修改设计,花了四十二年的时云建,是空前绝后的作品。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