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见:到了对中共讲“公开性”的时候了

管见

标签:

【大纪元1月28日讯】新年将至,中青报的“冰点”被迫停刊,虽是突然,其实倒也不算是意外之事,但此举引起的反弹,是很有些意思的。

中共整人,一向不择手段。联系起来看,去年底时《新京报》被改组只是前奏。据动向杂志披露,当时中共中央书记处已有指示,“对偏离政治方向,经批评、正告后,继续另搞一套的”新闻媒体,“要从组织上作出果断处理:该整顿的就整顿,该撤换的就撤换,该暂停的就暂停,该停办的就停办”。如此杀气腾腾,“冰点”的厄运,已是不可避免,从李大同的“公开抗议”信中可知,“冰点”自己并不意外。

中共对《新京报》(以及《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大概算是客气的,改组了人事,保留了报纸,而对中青报的周刊“冰点”就比较地无所顾忌,出手就是封杀。虽然李大同感叹“卑鄙所能达到的程度,总是超出常人的想像”,但中共却何曾在乎过卑鄙?龙应台愤而发出“给胡锦涛先生的公开信”,其中批评了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一句,即被台湾媒体说成是“痛批”,马英九则很快就公开回应,显示出国民党新领导人的气度,而胡锦涛这样被人指着鼻子责问,要求他“用文明来说服”世人,这位专制的老大政党的总书记,当然还是不屑于回应一个字的吧。

但是,你对人家不客气,就别指望人家总是忍气吞声。

封了一个小小的“冰点”,引来当事人李大同一份公开抗议信,引来海外准当事人龙应台一封公开信,将真相、将道理,讲得清清楚楚,况且,是否还有其他当事人准当事人后续发声,还说不定。

公开抗议,公开讲道理。对中共这样习惯一手遮天之专制党,就该如此。给这个党留了面子,对它客客气气的,就别指望它能吸取教训、能收敛一些。《新京报》人那样群起怠工抗议、数十家媒体那样声援,也只是迫使中共稍微收敛一点儿,将做得太过分的事情稍微地改了一点儿。对“冰点”,难以指望它能复刊或较快复刊,但是至少,是非应由公论。

中共若真是“三个代表”之党,若真是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样起码的公仆意识,若真是有什么“先进性”,理应主动地维护民众的权利,主动地保障民众的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结社等宪法规定的权利。在民众还不自觉的时候,它有责任动员和组织民众去争取这些权利。现在,人们看到的现实恰恰相反。那么,就要正视这一现实,自己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国际歌》中唱道,“全靠我们自己”。至于中共,它早已经站到“我们自己”的对面去了,站到“毒蛇猛兽”那边去了,它甚至不惜使用武力来对付“我们自己”。

有人在指望着中共从党内民主做起,开创民主的事业。什么是党内民主?列宁这样描述──“公开地、自由地进行斗争。各种意见都发表出来。各种色彩都暴露出来。各种集团都显现出来。手举过了。决议通过了。阶段渡过了。前进吧!── 这是多么好啊。这才是生活呢。”想想看,中共有这样的“列宁主义风格”的感觉和意识吗,它有这个魄力、这个胸怀吗?

李大同宣称,他“将正式向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控告这次非法行为”。这是很对的,很有必要。中宣部这个“阎王殿”,秉承书记处的指示,指挥“团中央在前台扮演丑角”,这一脉络虽然大体清晰,黑箱却依然还是黑箱。无论控告的结果如何,就是要迫使中共自己多讲讲它的“道理”,迫使“党内高层某些人”露出他们的尊容,让天下人见识见识这些最具“先进性”的人士,到底是怎样一副嘴脸。

中共对戈巴契夫的改革很不以为然,惧怕“公开性”,应该是因素之一。它讳疾忌医,反感“新思维”,所谓“与时俱进”多半是表面文章。记得看过一则灯谜,谜面是“高喊生病了”,以“卷帘格”打一四字成语,即“呼疾声大”经“卷帘”而得到谜底。中共整人的时候害怕人们大声疾呼,以不准“炒作”的名义封锁消息、封锁思想,用公开信对付它,启动申诉程式对付它,看来不失为好办法。

(1/27/2006 13:25)

来源:新世纪(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管见:赵紫阳身后的中国
管见: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景世衷﹕对台海战争的可能性分析
五岳散人:头发与公民社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