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九成大学生“念大学 不值得骄傲”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谢文华/台北报导〕大学录取率超过九成,天下杂志调查却发现,将近九成的受访大学生觉得念大学不值得骄傲,八成左右的受访者也认为大学生的素质不好。

天下杂志昨天公布“大学教育大调查”,10月下旬到11月初以网路调查大学生及研究生四千三百八十八人,电话抽访高中生与大学生家长八百零七人,大学教师则完成八百五十三份有效问卷。

数据显示,八成受访的大学生及家长,认为目前大学生素质不好;七成八大学教授也认为现在大学生素质不如十年前;八成三的大学生及五成二家长,担心在台湾读大学将缺乏竞争力。

至于上大学原因的复选题,三分之二是“比较有机会找到好工作”,六成三认为“文凭很重要,所以读大学”,四成八受访学生是“想学更多东西”,三成二认为“大家都上大学,所以我也上”,二成五学生说“这是父母的期望”,六.六%说“不知道,就考上了”。

与会的东吴大学校长刘兆玄认为,高教从菁英转为普及,以致整体平均值下降,“我不会觉得很奇怪”。他强调,台湾学生“素质”未变差,而是“程度”变差、包括学习动机和成效,各大学应更重视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创造力。

台大:高学费 助品质

台大副校长陈泰然直指,教改十年广设大学,从不到五十所激增至一百六十几所,大学生增加三倍,每名学生获得的单位成本下降,品质当然不会变好。

他认为,调涨学费保证品质有其必要性,因为国家教育经费缩水、学费低、教授薪资低,外界却要求高教品质要好,根本办不到。

教育部高教司长陈德华指出,教育部近年推动的教学卓越、顶尖计划,目的就在透过大学的良性竞争提升高教整体品质。学杂费部分,陈德华强调,必须照顾到弱势学生权益,对于学杂费一定还是会严格把关。

明年学杂费 今研商

针对明年大学校院学杂费收费标准,教育部今天将邀国立大学校院协会、私立大学校院协进会、技职校院协会等大学校长团体开会协商。陈德华表示,希望明年能提前在4月就公布各大学校院收费标准,提供大学考生选校及在校生、家长们参考。

教改首批白老鼠 命运大不同

〔记者谢文华/台北报导〕“如果当年能够多听妈妈和老师的话、多念一点书,现在会的就多一点!”“同学惊讶说,想不到你成绩这么烂,还能念到研究所!”十年教改,让“实验班”的学生从快乐学习的天堂跌回文凭主义的现实深渊,但也有学生因升学管道变得多元,走出意外人生。

天下杂志最新的教育特刊检视台湾十年教改,另以影像记录了五名“教改政策下的白老鼠”十年前的梦想和十年后的际遇。

“我长大后想当导游,新闻记者也不错。”赖茹君是五人中唯一参加“教育实验班”的,后来因有家长疑虑孩子好像被学校遗弃,实验班实施两年后喊卡。

赖茹君在影片中谈着她在实验班里,如何快乐、自主地学习,回到普通班,突然觉得“一年之间要追赶三年的课业,压力好大”!

赖茹君今年从景文技术学院毕业,晚上在邮政处理中心打工,镜头前她泛泪坚忍地说:“如果当时多听妈妈的话、多读点书就能考上好一点的学校。”

当年就读花莲县太巴塱国中的林宏明想当棒球国手,“像陈义信、王光辉一样,钱也好赚”,不过因为升学压力,国三放弃棒球,高三放弃升学,现在是一家染整工厂领班,他说:“有一技之长也不错。”

彰化县原斗国中毕业的张明豪与庄雅竹,小时候,一个想当画家,一个想当艺人,两人现在分别是中州技术学院机械所和台北科技大学建筑所研究生,“以前想都没想过这辈子会考上研究所”。

因身体不好想当医生的张瑜珊,北市中正国中毕业后,一路升学进入台大,如今在美国史丹福大学取得资讯工程及管理双硕士。

天下指出,教育制度会影响很多人的一生,教改十年换了六任部长,每项政策都在新人摸索中摇摆前进,形成台湾教改最大弱点,决策者、执行者在每一次决策前,必须审慎评估政策方向。

费用稀释 顶尖大学难产

〔记者谢文华/台北报导〕教育部祭出五年五百亿迈向顶尖大学计划,欲把台湾的大学推向世界百大,天下杂志“大学教育大调查”显示,六成七受访教授认为“这个计划不可能为台湾培养出世界一流的顶尖大学”。

台大副校长陈泰然表示,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曾评估,台湾十年内最多可支持一所大学成为世界顶尖,但是去年五年五百亿计划出炉,一年一百亿经费分给十二所大学。

他说,中国“二一一工程”先挑出九所重点大学,第二期再挑出北大、清华为重点中的重点,由国家加码一次补助三年、二十四亿人民币(约九十六亿新台币 )。若以中国平均国民所得是台湾的十分之一标准化换算,中国一年投注北大、清华更相当于“三百二十亿新台币”,远多于台湾所有学校。

东吴大学认为,顶尖计划必须有优秀的研究型师资与优秀的研究型学生搭配,且各大学应建立竞争机制,“汰劣保优”,还须向外吸引优秀人才注入新血。

调查另显示,六成八教授认为,中国是台湾高教最大威胁;五成六表明“有意愿去中国教书”,主因是“拓展个人视野”、“中国发展很快应要抓住机会”;受访教授另指,“可以充分和产业结合”、“师资强”是台湾高教最大优势。

东吴校长刘兆玄说,全球化的市场,人才必须流通,不要用“威胁”的角度去看,国人应该更拉高观点来看“台湾”和“台湾人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的优势何在。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