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听城市”走红中国网络

标签:

【大纪元12月30日讯】你在公共场合说了几句逗乐的话,说不定回家后,就会突然在网上发现,这些话已经被网友原封不动地搬到了网上。这就是最近在大陆网络上颇为流行的“偷听城市”。

“偷听”始于天涯论坛上一篇名为《偷听北京——一个城市无意而真实的秘密》的帖子,作者“小刀断雨”细心地捕捉了生活中不易为人注意的细节,内容涵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绝对是玛瑙的。你看塑料的是这个色儿。”——路灯下,摆地摊卖小饰品的摊主给一小青年看一个手链。小青年看了会儿,掏出七块钱买走了这个“绝对是玛瑙”的手链。

“OK,五毛,好勒,谢谢您了。各位GOOD拜拜!”——北京地铁八王坟站,一位卖报的老人在吆喝了三分钟“最后一份报纸”后,终于为手里的报纸找到了买主。

谈到“偷听”的初衷,“小刀断雨”说:“这是一个物质的时代,也是一个虚无的时代。‘偷听’是对这个时代最真实的记录和表达,不用渲染,不用修饰,一切来得那么活色生香,像一张用傻瓜相机随意留下的照片。”

事实上,“偷听”这个概念并非国内首创。“小刀断雨”告诉记者,恰是媒体上一篇关于“偷听纽约”的报道勾起了他的兴趣:美国纽约有个网站专门记录这座城市中的奇言逸事。于是,他把这个概念借用过来,在天涯论坛上发了这个“偷听北京”的帖子。

现今,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偷听”。一些网站也专门开设了网友的“偷听城市”系列,“偷听上海”、“偷听西安”、“偷听重庆”等相继出炉。不仅如此,“偷听”场所的分类也更加细致了。在一个名为“偷听城市”的网站上,一共列出了媒体网络、公交地铁、商场超市等12个场所。

虽然“偷听”只记录在公共场合听到的话,也隐去了说话者的身份,更接近于“收集、记录”的含义,但也有人质疑在某些场合是否侵犯了说话者的隐私,例如公共场合中情人的私语以及人们在电话中的对白。 中国人大一位教授认为,一般公共场合所说的话不属于隐私,但是打电话的内容却具有隐私性,这样的内容在网上发布时即使隐去了说话者的身份,如果未经他人同意,也涉及到侵犯隐私权。(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情人节开派对自爆假鼻 萧蔷酒醒后不认账
尼斯勒:我说国际华语广播
香港记协:不应立法限制新闻采访
港府建议立法 限制新闻自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