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剥皮寮老街 乡土教育中心开张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胡世泽/台北报导〕历经7年筹设规划的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昨天举行热闹的开馆仪式,台北市长马英九应邀剪彩,赞美“剥皮寮”是教育活化老街的示范,即日起开放全国学生参观,让乡土教育能往下扎根。

老松国小位于康定路与广州街的校地剥皮寮,由于街坊依旧保留初开发的空间特色,为万华区内唯一保存的清代汉人街景,这里共有66间古厝,目前东侧18间店面已修复,原址西侧预定明年底完成修复。

昨天的开馆活动,在老松国小师生的鼓队表演中揭开序幕,市长马英九、教育局长吴清基及市议员李仁人、陈惠敏应邀剪彩,校方并邀请老松国小学生欧庭宇及汪华表演对口相声,以充满童稚的国、台语,道X剥皮寮老街的历史发展。

老街人情暖 故事特别多

欧庭宇及汪华介绍剥皮寮有三好,第一是“搁老搁新”,剥皮寮年岁虽老,翻修后展新貌;第二是“搁小搁大”,里面有密密麻麻的厝,“五路人来来去去”,还有国学大师章太炎住过,名声特别大;第三是“搁少搁多”,住剥皮寮的人感情好,“冤家的代志很少”,这里有船头行、茶桌仔店等,故事特别多。

随后马英九参观中心内的设施,以及修复后的老街东侧,他还试拉了黄包车,并写下祈福卡,上面写着“爱乡爱土、心中有主”,现场有上百张祈福卡随风飘扬,共同为乡土教育中心祈福。

乡土教育中心的剥皮寮历史街区,即日起开放民众参观,现场更准备各种乡土教学活动,如竹筷枪、吸管编、竹蝉、彩绘陶艺等,另有“校园万花筒”、“画我老街.写我记忆”、“剥皮寮的故事”等展览。

清代汉人街坊 原汁原味

〔记者胡世泽/台北报导〕位于广州街与康定路的剥皮寮,共有66间古厝,最大特色是保留清代汉人群居的街坊风貌,拥有丰富人文资产与历史遗迹,目前老街东侧已完成修复,即日起开放民众预约参观。

剥皮寮为早期艋舺发展历史上的一环,是清代杉木集货地,福州商船运来的杉木,在此剥去树皮与加工,因而得名,另一说法是清代旧地名是福皮寮街,日治时代的发音近似北皮寮,后来又称为剥皮寮。

目前康定路173巷依旧保留初开发的空间特色,为万华区内唯一保存的清代汉人街景,另一部分则保有日治时代牌楼厝,民国78年剥皮寮被征收为老松国小校地,民国87年差一点被拆,后来在各界人士争取下,得以保存原貌。

康定路与广州街交会口为煤炭卖场,有“土炭市”之称,还有台湾最古老的茶室“秀英茶室”、第一间印刷厂“太阳制本所”,周边聚集着中药行、金纸店、碾米店等。

广州街123、125号为日治时代的私塾,清代举人黄传录在此教汉学,国学大师章太炎于1898年旅台约半年,曾下榻广州街123号,为“台湾日日新报”撰稿。

广州街97号在日治时代为吕阿昌诊所,康定路165到171号的永兴亭是华丽建物,清代屋主从事杉木买卖,日治时代为经济日报社馆。

剥皮寮现址为北市乡土教育中心,周二至周六开放师生及游客免费参观,团体参观采网路预约方式,每梯次限60人,网址:http://hcec.tp.edu.tw,电话:23361704。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