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3月22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二十二日电)中国潜水人员近日在湖南省桃源县沅江水下发现一处“奇洞”,专家初步认为,此洞能证明陶渊明“桃花源记”里记载的内容。
上海“新闻晚报”今天报导,中国潜水教练朱盛辉二十日在桃源县一项探源活动中,潜入桃源县沅江,并发现一处奇洞。
朱盛辉回忆当时情形:自己穿戴好潜水装备,背着专业水下摄影机和氧气瓶,开始潜水。十五分钟后,他浮出水面说,水下确实有洞。
朱盛辉表示,下水点地形复杂,主要是岩石结构比较陡峭,水下有暗流。洞口是不规则菱形,洞口宽一公尺,高一百八十公分,约可容纳一人进入。
他说,当时受制于设备,洞内能见度约一公尺,自己没能进洞,在洞口徘徊,但相关资料都拍摄下来,洞外的水很清,水流湍急。
协助拍摄的当地电视台媒体工作人员宋琦说,事后看水下拍摄的镜头,发现洞口四周乱石嶙峋,奇特且幽深。
湖南桃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兆元说,这项发现使“桃花源记”描述的“山有小口……便舍船,从口入”的说法得到印证,将为湖南桃花源正名。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一处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王兆元表示,千百年来,学界对于桃花源地点争论不休,“共有十个地方有这个说法,安徽、山东、四川等很多地方都争叫桃花源。”湖南桃源县被认为最有可能。
他认为,桃源县原名武陵,能避秦乱,还曾出土一批捕鱼器具的文物,距今约六千多年,但一直无法确定,因为当地未找到陶渊明笔下所谓的“山有小口”。
至于洞口为什么会在水下,王兆元说,过去这里可能是陆地,千百年来,洞庭湖变小,水位抬高,把洞口淹没。
洞里究竟有没有人住过?王兆元说,唐、宋、清三代留下一些传说,说进洞会是另外一片世界,还要进一步考察,但进一步探秘要看机会和经费。
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市场科科长说,目前天气太冷,不适合潜水进洞,等到天热再进洞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