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宜正视困境善用优势 重拾对欧贸易竞争力

标签: , ,

【大纪元5月2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唐秉钧布鲁塞尔特稿)历经2000与2001年的衰退后,台湾与欧盟的贸易在2003年恢复成长,2004年时台湾仍位居欧盟第十大贸易伙伴,并成为它在亚洲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但这一情况在2005年显然有了改变。虽然就亚洲而言,台湾仍为第四大,落后于中国、日本与韩国,但就全球而言已退居欧盟第14大贸易伙伴。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资料,2005年欧盟与台湾间的贸易仅占欧盟对外贸易金额的1.6%,达364亿9500万欧元,其中欧盟自台湾进口为236亿8500万欧元,占欧盟进口金额的2%;欧盟对台湾出口则为128亿1000万欧元,占欧盟出口金额的1.2%。

台对欧出口下跌

另根据台湾驻欧盟代表处经济组的资料,去年前11个月欧盟与台湾间的贸易总额仅微幅成长2.264%,台湾对欧盟出口甚至出现0.942%微幅下降的现象。

负责在第一线推动台湾与欧盟经贸关系的驻欧盟暨驻比利时代表处副代表、前国贸局副局长魏可铭也表示,“台欧双边贸易如以欧盟统计数字来看,并不令人感到鼓舞,虽然统计数字看起来还好,但有许多地方是呈现衰退的。”

探讨这一现象的发生,显然与欧盟扩大、欧盟内部市场架构与需求的变化、中国大陆市场的兴起与台湾本身产业结构的改变等因素有关。台湾也因这些因素的出现,未来在发展与欧盟贸易上,必须要有新的思维与做法。

魏可铭就举例指出,台湾投资转移的结果,使原应计算在台湾对欧盟出口成长的数字,已被转移到台湾投资的其他国家,这就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出口情况受到影响,与贸易推广并无关系。

欧盟资料显示,2004年时,台湾占欧盟办公室和电信设备进口总量的8.7%(约126亿欧元),但同期欧盟从中国大陆进口约400亿欧元办公室及电信设备中,却有三分之二是台商在中国大陆生产的产品。

而目前台湾对欧盟出口最大的困境,就是台湾到底要卖什么产品给欧盟?事实上,驻欧盟代表处经济组的分析中就坦承,“部分输欧主力产品已被其他竞争对手国取代(尤其是中国大陆),而下一波的主力出口产品尚未成熟,或未在欧盟市场建立稳定基础”,是造成台欧贸易衰退原因之一。

升级转型速度值得警惕

魏可铭也说:“台湾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产业结构的问题,与欧盟间的贸易正如同台湾和其他国家的贸易一样,都反应了台湾的贸易结构,台湾必须要思考未来有哪些产品是可以外销的。”

他并指出,1987至1997年间,台湾经济的蓬勃发展令欧盟国家印象深刻,但比较近年台湾稍差的经济表现,中国大陆的兴起已成为欧盟注目的焦点。

魏可铭说:“由于中国的经济体本身很大,加上快速的经济成长,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冲击力就很大,如台湾经济不能维持继续成长,被欧盟认为没有商机存在的话,对台湾的兴趣也就不存在,因此,如何维持台湾经济的动力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推动台湾与欧盟贸易遭遇的另一问题是,多年来,台湾对欧盟出口的产品仅集中在少数商品上,而非平均分布在不同的产品上,如做为主力的少数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优势很容易就会被其他国家取代。

但现存的问题是,台湾驻欧盟的经贸官员已认为“在产品创新研发与升级转型的成效及速度上,台湾已无法大幅超越竞争对手”。

面对这些问题,魏可铭认为,良好的贸易表现有赖良好的经济表现,并指出,台湾如能继续发展新的产业,提升竞争力,前景仍然可期。他说:“即使与中国大陆比较,因台湾有较强的市场经商成熟度,同时走向国际市场已有一段时间,应有它的长处存在。”

政府与民间需加强合作

根据魏可铭的观察,台湾产业有几个优势,产业聚集形式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台湾产业,尤其是资讯产业,采行的物流作业方式可使产品在客户下订单后快速送达供应链的结合与效率是第二个优点。而应用设计做得不错则是另一优势。这些优势都能帮助台湾发展它的经济与贸易。

不过,他也明白指出:全球化带来的变化,使得产业转型遍及全球,面对这一变化,台湾到底要做什么,必须要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并重新定位。另外,台湾也要有愿景且能够配合的环境去做,政府也必须和民间共同努力使愿景成真。

面对欧盟对进口货品制订一连串的检验规定(包括新的化学品政策规定、环保规定、废电气及电子产品指令及电器及电子产品禁用危险物质指令)已被视为是对台湾及其他非欧盟国家产品构成新的出口障碍,魏可铭认为,只要政府提供协助,使台湾的业者能因应的很好,就能超越对手,在竞争上处于有利地位。

但他也担忧,台湾是否能尽早透过政府及民间合作,使相关出口产品达到欧盟标准,从而能提早布局,建立有利地位,摆脱廉价出口国家在欧盟市场中的竞争。

相关新闻
李家同:不要再强调“高科技”了
李家同:谁来关心教育的城乡差距?
李家同:冻结大学人事,冻结竞争力?
李家同:欧美钜额补助农业,台湾农人怎么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