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I事件 中国专家批官方纵容洋品牌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9月25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二十五日电)SK-II被中国检验单位验出禁用物,造成“退货潮”。对于最近跨国公司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频出问题,中国专家认为,对跨国公司执行双重标准以及处罚跨国公司违规的成本太低都是问题所在。

据“成都商报”报导,SK-II事件只是跨国公司在华出现品牌危机的一个缩影,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标、联合利华“立顿”速溶茶氟化物超标等事件相继爆发。民众不仅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形像一贯良好的跨国公司一进中国大陆就屡屡犯错呢?

中国市场专家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从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售后服务到危机处理,跨国公司在中国内外执行两套标准的现象大量存在。在“本土化”过程中,跨国公司通常会按照所在国的国家标准组织生产经营。由于中国部分行业标准低于欧美国家,导致同款产品在国内外形成两种不同档次。

二、违规成本太低,在跨国公司眼里,“整顿时间短,处罚金额少”几乎成了一种“中国特色”。去年,宝洁公司的SK-II因涉嫌虚假宣传被南昌市工商局罚款人民币二十万元。区区二十万元,与虚假宣传所带来的庞大利润和知名度相比,实在是微乎其微。

此外,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比较笼统,很多维权案例或很难胜诉,或即使胜诉也只能拿到微乎其微的赔偿款,对违规公司来说如九牛一毛。

三、盲目崇洋媚外,业内人士指出,过去这些跨国公司被人为罩上一层光环。从进入中国市场之初,他们就一直享受着“超国民待遇”:一方面在投资政策上享受着优惠;另一方面,在很多政府主管部门的意识中,世界五百强企业都完美无缺。甚至有媒体披露,SK-II除首次进口时有关部门进行过检验外,至今已八年没有再进行检验。

对中国大陆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种盲目的崇洋心理更是根植于心间。据调查,在大城市白领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女性使用过进口化妆品,每人年均消费额在一千五百元至两千元左右,消费者盲目崇拜,在无形中宠坏这些洋品牌,也抬高它们的价码。

相关新闻
SK-Ⅱ产品含违禁物在大陆遭遇退货潮
法甲足球  巴黎圣杰门自认是法国足坛代言人
大陆一美容化妆品危险致人上瘾
抗老防皱 未来保养品主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