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龙峒古陶片 讯塘埔文化遗址出土

人气: 5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美瑜台北四日电)台北市文化局委托考古学家刘益昌在大龙峒六艺广场考古探坑试掘,在两米深的地底意外发现距今四千五百年的陶片,研判为新石器时代的“讯塘埔文化遗址”。刘益昌今天表示,这是人类在台湾土地演化的文化遗址,意义非凡。

刘益昌等人在六艺广场、原兰州派出所厕所旁掘出个水池,挖至地下两米,发现史前陶片,再往下深掘至地下三米六,出现六千年前的台北湖底堆积,由文化层判断包括清代、日据时期与新石器时代,可能是近代整地填覆造成。

刘益昌上午兴奋地展示出土的炊煮器“陶罐”、石槌及清朝的青花瓷。他说,经过碳十四检测,及陶质与型质来看,文化层相似于“讯塘埔文化”。

台北市文化局委托考古学家刘益昌在大龙峒文化园区六艺广场探坑,初步发现疑似四千五百年前的陶片,刘益昌判断是古时候的陶罐。中央社记者徐肇昌摄


他表示,器物的出土量不多,但从陶片的沙子及石头的成分研判应是来自大屯山、芝山岩,直线距离四公里,人类划船就到了。由考古推测,当时除了有农业活动,还有买卖交易,包括玉器以物易物。

刘益昌指出,与兰州派山所同时拥有相同文化层的还包括植物园、圆山与芝山岩遗址,目前台北已有六个遗址。六千年前福建人航海到淡水河口,定居于台北湖岸的圆山、芝山岩遗址,人类演化至四千五百年前为“讯塘埔人”,成为道地、本土的台湾人。

他说,在台北、高雄、台南等地都有发现“讯塘埔文化”。由于台北湖地面逐渐填积,人类也逐渐向外移动,菲律宾北部也发现属“讯塘埔文化”的遗迹。

由于地点紧邻台北市大龙国小将改建的停车场,依文资法规定,营建工程与开发行为必须停止,台北市政府上午举行跨局处改建协调会议,文化局人员会中建议暂停改建,全区遗址范围进行确定,并另觅地建停车场。此外,下午紧急将挖掘地回填,以免发生危险。

台北市文化局委托考古学家刘益昌在大龙峒文化园区六艺广场探坑试掘,初步发现疑似四千五百年前的陶片,文化局四日前往会勘。中央社记者徐肇昌摄


即将接任台北市文化局长的立委李永萍上午也到场,她表示有信心推动“恢复大稻埕的古城风貌”,实现郝龙斌竞选时提出的政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