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奇:有得必有失看“政见”

刘孟奇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2月7日讯】虽着大选逼近,候选人纷纷提出自己的政见。政见一经提出,当然就必须接受社会公评。不过,本文并不是要评论特定政见的好坏,要讨论的是,做为一个选民,在决定要支持任何政见以前,最好要有心理准备,那就是:拥抱政策,必须先愿意接受背后隐含的成本——虽然候选人通常不太愿意告知选民这件事情。

举例而言,如果一个政见是:大规模扩大公共建设,以借此提振投资、创造就业、促进经济成长,这个想法当然不错。但是,以目前台湾国民租税负担率低,政府举债空间相当有限的现实来看,如果不要进一步扩大政府财政赤字,这个政策基本上就意味着必须加税,而这也就是实现这个政策必须付出的成本。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政见是:台湾应该努力达成温室气体减量的目标,这个目标当然也很好。但是如果要落实,就要补贴替代能源,这就又回到“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或者要让油电价格尽可能反映国际价格,甚至进一步加课碳税,这就可能跟“稳定民生物价”或“刺激投资”的主张相抵触;或者可能要对企业实施更严格的环保标准,这大概就必须牺牲一定的经济成长率做为代价。

类似例子不胜枚举。不过,一个政策主张有成本,并不意味着这个主张有问题,因为这是政策的常态。只要社会共识或公共价值愿意接受这些成本,政策就可以推动。以上面两个例子来说,如果社会的共识是,就算加税,现在也需要扩大公共建设,那么候选人当选之后,当然就有正当性加税以从事建设。同样的,如果我们的公共价值把环保置于经济成长之前,那么,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付出一定的经济成长率做为代价,当然也是候选人当选后可以实现的目标。

无论如何,候选人大概不会愿意主动指出政策的成本;很少候选人会明白告诉选民说:“如果你们要拥抱我的这些政见,就要请你们同时接受这些成本,因为只有如此,这些政见才可能实现。”这是因为,候选人一方面不会愿意“授对手以柄”,另一方面候选人总是希望尽量让最多的人感到满意,最好让大家都高兴。而诚实指出政策的成本,显然很容易让有些选民不太高兴。

问题是,我们绝少能找到“不必付出成本,所以大家都高兴”的政策。如果候选人的政策要“大家都高兴”才能做,这大概就注定是一张芭乐票。如果许多选民事后才体认到这些政策其实有相当成本,而这些成本事实上并未取得社会共识,这样的政策大概也难以推动。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选民既不愿意加税,也不愿意牺牲经济成长,那么不管是扩大政府支出、温室气体减量,还是社会公平、环保优先之类的政见,最终都只会是竞选口号而已。

选民能不能普遍认识到“拥抱政策,必须先愿意接受成本”的事实,甚至进而要求候选人在鼓吹政见的效益之外,也必须主动提出背后的成本,以让这些成本能在选举过程中取得正当性,这恐怕是要让候选人的政见不会一再沦为“画大饼”的关键所在,也是台湾的民主如果要更加成熟,所必须迈过的一个重大关卡。◇(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学者:东森是中国媒体梦的“受害者”
刘孟奇:泡沫破灭之后
刘孟奇:现在不开放,更待何时?
台湾真的是“菜英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