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浮世绘 光怪陆离的搜索奇闻

人气 2
标签: ,

【大纪元3月2日讯】(大纪元记者简安琪综合编译报导) 网路事业在数年前跌入低谷后,现在又蓬勃发展起来。据网路市场分析调查公司comScore Networksru数据显示,美国2006年网路消费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网路在提供丰富的资讯和商机的同时,色情、赌博、诈骗也伴随而来,而“无奇不有”的网路奇闻仿佛令人置身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中国人讲“相由心生”,一个人的面相会随他的“心”而有所转变。这些稀奇古怪的网路“众生相”却也能反应出当今人类的特性。在这些令人眼花撩乱行为背后,或多或少反应出现代人类处世哲学和价值观,其深层因素着实值得人们回味。

以物易物、以小换大–用回纹针换房屋

这是一个在2006年被众多媒体报导、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故事。加拿大蒙特娄(Montreal)26岁的麦唐纳(Kyle MacDonald)渴望拥有一栋房子,以结束多年来四处打工、浪迹天涯的日子。2005年7月12日,他刻意避开“房子”这个字眼不谈,于Craigslist.org网站上表示想用一枚红色回纹针(red paperclip)换另一件物品。

得自孩童‘越大越好’游戏 (Bigger and Better)的灵感,并利用电脑网路的社群力量,他先用回纹针和别人交换物品,再不断地“以物易物”换取更好的东西,历经14次交易,于一年后换到一栋位于加拿大萨斯卡切温省(Saskatchewan)吉卜林(Kipling)总面积1100平方呎附有三间卧室的两层楼房。

首先他和两位加拿大温哥华女性换得鱼形笔;稍后从美国西雅图雕塑家换到手工制的陶瓷门把;接着与美国麻州男子交换露营用炉具;又向美国加州陆战队士官换来手提发电机;继而向美国纽约皇后区男子换取啤酒派对组合(instant party);接下来和加拿大蒙特娄某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互换,拿到雪地摩托车;此时他的“以物易物”的部落格从网路窜红到电视,迅速提高了知名度。《西部雪车》杂志(SnoRiders West)以招待到Yahk旅游与他交易,借机行销;尔后,加拿大魁北克一家补给公司经理用一辆1995年份厢形车和他进行交换;加拿大多伦多某录音室乐师则以录音合同与他互换;美国凤凰城歌手同意他免费居住双层公寓一年换取该录音合同;后来他用该居住权换得和美国摇滚明星艾利斯‧库柏(Alice Cooper)共度一个下午;接着换来一个摇滚乐团Kiss为主题的雪景球(snow globe);身为雪景球收藏迷的美国好莱坞电影导演柏恩森(Corbin Bernsen),邀请他演出下一部电影(Donna on Demand)作为交换;而位于加拿大萨斯卡切温,人口只有1140人的吉卜林市长决定用一栋1920年代建的房屋,争取该市出现在电影中的机会。历经一年共14次的以物易物,和吉卜林市长7月5日的交易终于让他“如愿以偿”。

无本生意 无奇不卖 网拍筹措费用

想藉无本生意“不劳而获”异想天开的人士还真是大有人在。

2003年某英国人拍卖一桶布里斯托(Bristol)自来水。据悉有12个人出价,最高达200美元(约6千6百台币)。问题是卖方不负责送水,买方必须亲自飞到英国取这桶水。

英国英格兰维根地区零售业经理布雷斯戴尔,在2004年29岁时于eBay上以“花得越多,伙伴越好”的广告标语,为不同的友情付出程度标定不同等级的价格,拍卖为期一年的套装友谊。

美国佛罗里达(Florida)珠宝设计师杜依瑟2004年在eBay网站上高价拍卖一块放了10年仍未发霉且有圣母玛丽亚显灵肖像的烤起士三明治,网路赌场GoldenPlace.com用2万8千美元(约新台币90万9千元 )的高价标得。

印第安纳州(Indiana)霍巴特(Hobart)一名美国妇女以“这不是开玩笑的事”帖子在eBay招标,拍卖亡父的鬼魂和其生前用的铁制拐杖;附上特别要求:得标者须写封信通知她6岁的儿子,他外公的鬼魂已迁移,以消除儿子的恐惧。结果上述网路赌博公司以6万5千美元(约台币208万元)的高价买下。

美国一位年轻网页设计师费雪,2005年在网站出租自己的额头一个月作企业广告。结果由一家治疗打鼾的公司得标,标金高达美3万7千多美元(约新台币120万元)。

去年8月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对年轻夫妇为了赚取将于9月出生女儿的奶粉钱,在eBay网站上张贴“请为我女儿命名”的网页,竞标起价是1万4千美元。

美国加州大学生史汀(Ron Steen)于去年8月把未来收入的2%在eBay网上竞标,底价是10万美元,期借此筹措大学学费。他认为在65岁退休前,每年赚的钱会超过12万5千美元,可使10万美元的投资达到损益平衡。最后eBay以违反其慈善拍卖的宗旨为由,5天后便把其广告拿掉。

网路乞讨 五花八门

美国的卡琳.波斯纳克2000年迁居纽约后,染上名牌购物癖,除花光所有积蓄,还欠2万美元的信用卡债务。她创建了一个“救救卡琳”(Save Karyn.com)的网站,恳求每人捐1美元,奇迹快速地募到超过13,000美元,因而偿还了大部分欠债。

30岁前美国童星达斯汀.戴蒙德去年失去唯一的房子变得一无所有后,创建“拯救斯克里奇的房子”的网站,请求“粉丝”每人花15美元购买一件T恤。短短几天内,他就卖出了22,000件,筹集到33万美元。

此后,许多被债务折磨、濒临破产的美国人纷纷起而仿效,但有更多人无法引起别人的同情。

在中国,网路乞讨的动机更是五花八门。据羊城晚报报导,除偿还债务,有帮自己进行隆胸手术,有为买一辆新车,有要筹钱与妻子离婚,有单身母亲为生活所迫…等等。

拍卖“非卖品”宣泄不满

2004年美国纽约荀柏葛小姐在eBay贴了一则拍卖启事,拍卖物品:法官一名,免运费。美国纽约曼哈顿的房屋纠纷法庭法官克莱恩裁定她须搬出位于东村的套房。她采取所有可能途径,都无法引起外界对此案的关心,于是诉诸eBay,逐条列出对该法官的诸多不满。尔后这则拍卖启事被eBay撤销。

2004年英国埃克塞特大学(Exeter University)学生把该校放到eBay 网站拍卖,以抗议学校准备削减音乐、化学和意大利语专业的方案。eBay指出,根据法律规定,任何拍卖者,必须对拍卖物品具有合法的出售权。是而删掉了此拍卖启事。

中国的网路奇观

* 姓氏网站 月卖30余姓氏

河北省邯郸市一名女教师2006年12月创办“旺百家”网站,主页共有一万个小格子,一个姓氏仅卖给一人,买方即成为该姓氏的秘书长,可将该格子做为以姓氏文化为主题的二级网站的主页用。售价人民币100元。短短一个月便卖出30多个姓氏网格。

据中国媒体报导,购买动机有猎奇出名;还有看好未来的钱景﹔也有作为宗族联谊活动或研究用途,如姓氏起源、宗族文化、历代名人、寻根问祖和续修家谱等。

*“偷听城市”走红中国网路

最近在大陆网路上颇为流行的“偷听城市”,就是你在公共场合说的话,会被网友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它开始于署名“小刀断雨”在天涯论坛上一篇“偷听北京–一个城市无意而真实的秘密”的帖子。

其他网站相继仿效开设了“偷听城市”系列,“偷听上海”、“偷听西安”、“偷听重庆”。不仅如此,更细致化地分类出媒体网路、公交地铁、商场超市等12个偷听场所。

* 网上认亲叫卖 寻觅工作机会

“认干爹”的帖子今年出现在贵州知名网站论坛。某高校大四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写道:“本人身高177釐米,五官端正、口齿伶俐,目前,为了能在毕业前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希望能找到一名干爹(政府公务员最佳),我也会全心全意尽到干儿子的职责,孝顺他。QQ号码: 447526。黎…”

“硕士生按斤卖–20元一斤”的帖子于今年2月出现各大网站。这位Flove网友自称7月将从吉林大学社会学研究生毕业,从去年10月开始找工作以来,未曾得到一个面试机会。他体重 62.5公斤,在网上叫卖20元一斤,正好吻合他的期望月薪2,500元(人民币)。

* 网路“晒工资”晒出民生焦虑 透露社会潜藏不稳

“晒工资”是晾出自己的详细收入和日常开支。在百度用“工资条”进行搜索,能查到近200万个结果。搜狐甚至为此设立了一个全国各行业工资大全的专题,将工资条分门别类。 

这源起北京大学副教授阿忆去年9月在博客上公布自己的工资,称月收入总计人民币4,786元(约台币1万8千余元),不够日常开销,不得已要到处打工。

分析家认为,中国独特“晒工资”奇观反应出民生焦虑。教育、医疗、住房等支出,占人民总消费额的比重不断扩大,生活负担的加重引起对收入的敏感。此外也透露出中国益发严重的收入差距和贫富悬殊过大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

根据研究,未列入各种本业外收入及非正常收入,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达合理值的上限,即0.4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暨《社会蓝皮书》发布会,主编李培林教授说,2006年最高20%的人口与最低收入者,实际上收入差距达到18倍左右,而且这种差距在向纵深发展。

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衡量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的一项指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到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资料来源:卫报、纽约时报、资讯时报、《财星小企业杂志》、世界日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网路专家李渊谈开发破网软体克制金盾
大陆网路流行招聘恶搞
地震网路断线 申请美大学中国学生叫苦
网路威胁多变    Vista非灵丹妙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