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对名人自杀报导的不当处理易引发仿效

中央研究院

人气 24
标签: ,

【大纪元8月26日讯】自杀是目前全球重大的医学与公共卫生议题。创刊65年,居领导地位的美国权威科学期刊 [临床精神医学](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June 2007)近期刊出本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郑泰安博士与其研究团队完成的一篇研究论文,名为[媒体报导一位名人自杀事件对随后发生的自杀企图之影响] (The Influence of Media Coverage of a Celebrity Suicide on Subsequent Suicide Attempts)。论文刊出后,引起国际医学界与媒体极大重视。

研究自杀的国际学者咸认为,此篇论文研究方法设计精密,将年代、季节、气温、湿度、失业率等因素都考量在内。论文结果非常具有说服力,提出具体科学证据,填补了目前关于媒体与自杀的学术研究空白处。这块空白处就是:发生自杀行为的人事先有没有接触到自杀的相关新闻报导? 若有接触,是否真的引起模仿 (copycat) 效应?

郑泰安博士的论文,系以2005年4月知名艺人倪敏然自缢身亡,台湾媒体持续长达17天的大幅、密集报导此新闻为例。研究团队以自杀死亡者、自杀企图(未遂)者、以及忧郁症病人为对象,完成了三个相关研究,探讨这段期间媒体的大幅报导是否影响随后发生的自杀行为。

郑泰安博士的研究团队在第一个研究,访问了124名在2005年5、6月企图自杀者。具体证据指出,经过媒体大幅报导后,90%的受访者坦承接触到媒体有关倪敏然自杀的新闻报导,而其中23.4%陈述这新闻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郑博士排除了2003年至2005年间的年代、季节、气温、湿度与失业率等因素后,发现受到台湾媒体大幅密集报导的影响,倪敏然自杀身亡后三周(2005年5月2日起),企图自杀的人数显着增加了55%,男性并且是女性的2.6倍。而过去一年曾有自杀企图者,自述媒体报导是导致其再度企图自杀的重要因素,风险评估高达52倍。

郑泰安博士进一步分析发现,受访者受到的不良心理影响有:
(1) 模仿: “选择自杀,我所有的痛苦都会像他(一个失去爱情与事业的人)一样跟着消逝”、“自杀可以像他一样成为光荣的举动”;
(2) 合理化: “人生如舞台,一个巨星已经逝去,平凡如我何不效法?”、“人们只有在你自杀之后才会关心你”;
(3) 无望感: “忧郁症的结局是自杀,像他一样,治疗无用”、“我迟早会步上他的后尘”;
(4) 学习自杀方法: “我一直在注意媒体报导他在那棵树上怎样绑绳索来上吊”。

郑泰安博士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0年就明确规范特定自杀案例新闻报导准则,然而台湾媒体在处理倪敏然自杀新闻,几乎违反了所有准则。这些报导用语耸人听闻,对死者充满同情,反复地、钜细靡遗地报导自杀方法,并以图片、照片播出倪敏然自缢身亡的树、使用的绳索与死者的面容。倪敏然的自杀被描述成死者面临多重困境之下,可理解的解脱之道。甚至倪敏然被颂扬成烈士,演艺生涯受到过度推崇,丧礼倍极哀荣,总统与副总统皆出席。还有人提议为他竖立纪念碑。媒体的不当处理,使得自杀倾向者大幅增加。

郑泰安博士的研究团队第二项研究,是以438名忧郁症患者为对象,结果显示,媒体大幅报导自杀新闻,将使忧郁症患者自杀风险增加41倍。39%忧郁症患者自述,媒体密集报导倪敏然自杀新闻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其中5.5%因而企图自杀。最为显着的是,重度忧郁症者之风险增加8倍;过去一个月内曾尝试自杀者之风险增加12倍。对忧郁症患者而言,这种不良影响持续期长达40天。

郑泰安博士的第三篇论文,则以2003年至2005年的全国自杀死亡档进行分析。论文中排除2003年至2005年间的年代、季节、气温、湿度与失业率因素后,发现2005年5月的四个礼拜内,自杀死亡人数显着高于这三年当中的其他各周,增加了17%。而且增加的主要是男性 (增加 30%),以及采用与倪敏然同样的自缢方法自杀者(增加 50%)。比对台湾2004年采取上吊自杀的人数是1281人,2005年上吊自杀者增加18%为1528人,2006年上吊人数则减少2.2%为 1498人。似乎说明,当年度受到媒体详细报导倪敏然上吊方式影响,台湾上吊自杀人数亦有增加。

郑泰安博士说,SARS病毒或肺结核菌会在人群中散布,从精神流行病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对于精神疾病与异常行为 (譬如自杀)而言,病态的想法 (idea)或暗示(suggestion) 就如同SARS病毒或肺结核菌,可能在社会人群中散布。原本已经是自杀高风险者(忧郁症、酗酒、个性冲动、遭遇生活上的亲友、健康、工作、财物等的失落)一旦接触到有关自杀的病态报导,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将大大提升。

郑泰安博士语重心长地指出,媒体报导自杀新闻,尤其是特定自杀案例,不能不慎重,必须警惕有无散布自杀的病态想法或暗示。如果法律禁止传染病患者四处走动,是否也应当思考如何禁止自杀的病态想法或暗示四处散布?郑博士也提醒忧郁症患者的临床医师与家属,在媒体大量煽动性报导自杀新闻时,应该特别关注最近一年内曾经尝试自杀的病人是否受到影响。此外,更呼吁政府与民间组织应有效监督媒体有关自杀的报导,提出批评与纠正,以减少宝贵生命的损失。

台湾目前的国家自杀防治中心所执行的自杀防治策略,即为郑泰安博士所拟定。他并曾担任两届国际精神流行病学会会长。郑泰安博士的第二、三篇伦文,也已获其他两本国际医学期刊接受,预计今年下旬刊出。

参考网站
http://www.psychiatrist.com/toc.htm

--原载:《中央研究院》,2007-08-08
原题:《“名人自杀新闻报导易引发仿效 生医所特聘研究员郑泰安研究论文获国际重视”》(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云南村支书突亡 当局称自杀 家属喊冤
张惠妹爆忧郁3天3夜锁房间 亲友用爱唤醒
鱼油可抗忧郁 传说系金ㄟ
大脑植入晶片活络脑下皮质  忧郁患者获新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