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有意忘却的《南京》

人气 9

【大纪元9月3日讯】 (编者按:本文是新纪元周刊在半月前的一篇大陆焦点新闻。)

七月三十一日,由英国人编剧、中国和美国联合拍摄的《南京浩劫》正式开机,这是继《南京梦魇》、《南京》之后又一部由外国人制作、反映一九三七年底侵华日军屠杀数十万南京人的历史影片。让人感慨的是,这些由外国人替中国人书写的血泪史,并没有在中国得到预期的肯定。

“她的眼睛始终盯着我”

二零零五年初的一天,四十七岁的美国AOL副总裁泰德.莱昂西斯先生正在加勒比海的游船上渡假,无意中他看到一份旧的《纽约时报》上有则小讣告称,三十六岁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自杀身亡,而她用英文写作的《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在九七年连续五个月成为《纽约时报》书评的最佳畅销书。

“看完报纸后,我随手放进了废物篮里。但报纸没有掉下去,刊有张纯如照片的第一页露在外面。”泰德说,“每次经过这份报纸,她的眼睛始终盯着我。”于是泰德买来她的书阅读。“我看完这些资料后完全惊呆了,没想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还有这样惨绝人寰的兽行发生。我觉得张纯如的眼睛在告诉我,一定要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所以我拍摄了这部电影。”

于是泰德掏出支票,从个人账户里拿出两百万美金,成为了大型历史记录片《南京》的制片人。“我的目标是能让十亿中国人看到它,即使盗版我也不在乎。”

三十万人的性命

电影《南京》是根据张纯如书中第五章《南京安全区》改编,这部好莱坞纪实性剧情片由美国著名记录片导演比尔‧古腾塔格执导,比尔曾以一九八八年的《你不必去死》和二○○三年《世贸双塔》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

影片讲述了德国商人拉贝(他也是位纳粹分子)和美国女教士魏特林,在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设立南京安全区,拯救了二十多万南京市民的故事。电影中的历史镜头全部采用真实的历史影像资料,并穿插了六十多位屠杀幸存者和参与屠杀的日本老兵的回忆。电影中的人物则是由演员扮演。

玛丽.海明威是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孙女,也是好莱坞著名演员和作家。在《南京》里,她以扮演魏特琳的角色出镜,朗诵她当年的日记。当她念出“我洗了澡,用了护肤霜,洒了香水,但那些味道依然还在,那是死亡的味道”时,观众会注意到她的手在不停的发抖,那种恐惧让人刻骨铭心。

回到美国后,魏特琳自杀了,后来写书的张纯如也因抑郁症自杀了,因为南京大屠杀带给人的一切实在太残酷,足以打破人类所有的幻觉。泰德在他的博客里说,他在南京仅仅停留了三个月,而这三个月改变了他的世界观。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大屠杀开始时,约翰.马吉是一名牧师。他冒着生命危险用摄影机悄悄拍下了四百英尺的影片,这些影片一部分由约翰.拉贝带到了德国,一部分由乔治.费奇送到了美国,还有一部分辗转到了英国。马吉牧师的录像成了后世这类电影的基础。

屠杀开始后的第三天,美国报纸就报导了记者的亲眼所见:“我看到约三百名中国人井然有序地遭到处决,尸体已堆积到膝盖高”,“我对南京的最后印象——死亡的中国人,死亡的中国人,死亡的中国人。”

一般认为,日军攻克南京后的六个星期里,对手无寸铁的南京百姓实施了大规模屠杀、抢掠和强奸。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被屠杀人数至少二十万以上,中国学者考证为三十万以上。至于强奸更是怵目惊心,从几岁的小孩到白发老妇都难逃魔爪,估计当时发生的强暴案超过三十万宗,不少妇女被强奸、轮奸、折磨致死。

情感记忆胜过统计数据

所有参与拍摄的人都被历史的真实所震撼,然而这不是导演比尔所要的表现手法。“我们刻意避免将此片做成那种典型的历史题材影片——即由那些教授在前面长篇大论,然后镜头在一张张照片上移来移去。”

在史料的整理中,中国学者一般注重收集材料以形成统计结果,然而不少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数字真实固然重要,但数字并不能增强受难的真实性,也未必能够真正了解痛苦的本质;相反,抽象化的所谓客观公正的政治与学术倾向的研究,有可能使大屠杀成为远离现实的一种轻飘飘的存在。

在影片《南京》里,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对历史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幸存者常志强讲述了发生在自己家中的惨剧:日本兵将正在吃奶的小弟弟摔在地上,残忍地刺杀母亲。小弟弟爬向全身是血的母亲,弥留之际的母亲依然不忘给自己的孩子哺乳。拍摄这段采访时,翻译哭了,演员哭了,导演哭了,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据说看过《南京》的人,很少有不落泪的。


二零零五年八月十一日,在北京举办的南京大屠杀展览中,一位参观者在抬头观看图片。(Getty Images)

善与恶的并存

与比尔一起担任联合导演的丹.斯塔曼是位犹太后裔,他很吃惊为什么发生在中国南京的故事远远没有奥斯威辛广为人知,为什么日本士兵杀了人还在那狂笑?为什么还有不少人否认曾经有过南京大屠杀?在日本采访当年参与屠杀的士兵们,尽管如今他们都是九十多岁的人了,但大多数人不肯说,也没人对此表示忏悔。当问道“在南京时,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一位日本士兵竟回答说:“南京实在太热了,我们没有水喝。”最后是在日本一个和平组织的帮助下,才完成了影片在日本的拍摄。

比尔第一次读拉贝日记时感到很吃惊,一个纳粹为什么要帮助中国人呢?走进人的内心是很困难的。不少人发现,面对日本士兵的凶残,当时很多西方人表现得很英勇。导演称这不是一部反日的影片,而是反战的,他们希望《南京》能成为中国版的《辛德勒的名单》,让人类永远不要遗忘那段黑暗历史的同时,也能看到,即使在大屠杀中,依然能看到人类的善良和美德。在看到日军犯下滔天罪行的同时,也看到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助别人的人。

在《南京》完成前一年,美国导演和心理学博士朗恩.约瑟夫拍摄的《南京梦魇》也同样震撼过世界,仅在网络上就被一百多万人次下载,“永远不再”的誓言在很多人心灵深处回响。
 
二十六岁美国姑娘的愿望

张纯如一九六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出生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她那做物理和微生物研究的华裔双亲从没想过,日后女儿会成为令亿万中国人思念的人。张纯如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曾做过记者和自由撰稿人。一九九六年偶然一次在斯坦福大学看到的南京大屠杀图片展改变了她的一生。

此前张纯如从外祖父张铁君那听说过一点南京大屠杀的事。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担任南京国民政府教员的张铁君,不得不随同事转移到后方,行前,张铁君托人带信让刚生下女儿的妻子尽快从娘家赶回来与他会合。张铁君在码头上足足等了四天,到第四天,家人还是没有到达,他只好乘坐最后一趟船前往后方。绝望中他呼喊着妻子的名字,居然从一艘正从远处靠近码头的小船上听到了回答。于是张纯如母亲一家就这样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前一个月逃离了厄运,这才有了后来的张纯如。

在书的序言中,张纯如写下了那天图片展给她带来的震撼:“毫无掩饰的黑白图像:被砍下的头颅、被开膛的腹腔以及裸体的妇女,强奸她们的士兵迫使她们做出各种色情的姿势,而她们的脸上则露出令人难忘的痛苦和羞辱的表情。”正是这些令人震撼的视觉经验,让二十六岁的她做出了怀揣几千美元就飞往广州,从广州和数名陌生人一起乘坐硬卧到南京的决定。

那时的美国,像张纯如一样“即使受过良好教育也不知道南京惨案的美国人”比比皆是。尽管美国和日本是存有南京大屠杀证据最多的两个国家,由于后来的美日友好关系,美国历史书籍上只有寥寥几句关于二战时期侵华日军的罪行。

两年后,张纯如用英文写成的南京大屠杀,才让这段险些被遗忘的历史重新被人记住,随后的几部电影也是在她书的基础上完成的。大陆三位专门研究南京大屠杀的专家教授都公认,他们一辈子研究的影响力还不如这个美国姑娘一本书给全球带来的震撼大。

张纯如写作很严谨,在南京大屠杀一书中就有五百六十三个注解。她相信真相是不可毁灭的,真相是没有国界、没有政治倾向的。尽管英年早逝,也有人说日本右翼的恐吓令她的忧郁症加剧,但她用一生演绎的“呼唤真相,拒绝悲剧”,却一直在感召着世人,目前一部名为《张纯如》的电影正在拍摄中。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张纯如(Iris Chang)的追悼会。全美一百九十八家报纸电视和杂志报导了这位英年早逝的华裔女作家的生平和她那本畅销美国的书:“The Rape of Nanking”,(中译本:《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九三七南京浩劫》)。(Getty Images)

《南京》未能在南京上映

目前《南京》已获得二零零七年太阳舞电影节大奖、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人道历史片奖;然而在中国,它却受到了冷遇。据了解,七月三日在北京首映后,《南京》仅在京沪两地大规模放映,在北京仅放了四天,在上海放了七天,而这部再现南京历史的影片却无缘回到老家,因担心上座率低,南京在七月份没有上映这部影片,江苏地区只有无锡拥有一个拷贝。

据南京的电影院介绍,他们在七月份安排上映的电影有十二部之多,其中不乏《加勒比海盗3》、《老港正传》、《夜上海》、《宝葫芦的秘密》等热门影片。因担心很难和这些大片抗衡,为了暑期档利润,他们就没有上演《南京》。在北京、上海,《变形金刚》等娱乐片“逼退”《南京》的事也屡屡发生。

不少网民在问,今年是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如果现在的中国人都不想看了,以后的人还会记住这段历史吗?为什么政府、学校不出资,让人免费接受教育呢?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有数万人“秩序井然”地死在几百人的枪口下呢?为什么我们要选择遗忘来面对未来呢?怎样才能让人类杜绝悲剧、避免以恶制恶的复仇陷阱呢?人类怎样才能步入和平、理性、仁爱的新时代呢?


http://www.youmaker.com/
国内禁片:南京梦魇──南京大屠杀 第一部(中文版)


http://www.youmaker.com/
国内禁片:南京梦魇──南京大屠杀 第二部(中文版)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日本高法驳回中国战争受害者诉求
张纯如基金会举办反省南京大屠杀征文比赛
从《无间道》真实版到中共狼文化
日自民党国会议员声称南京大屠杀遭严重夸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