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教授:新中产阶级不再梦想致富

标签:

【大纪元12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唐雅陵圣保罗22日专电)目前在巴西访问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巴纳吉接受巴西“时代杂志(Epoca)”专访指出,全世界“新中产阶层”的梦想不再是有朝一日致富,而是努力让子女不再变穷。

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在2007年对巴西、中国与印度等拉丁美洲、非洲与亚洲17个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指出,所谓的“新中产阶级”是每天收入2美元至10美元、介于20%最贫穷和20%最富有的人之间的阶层。

他说,新中产阶级一般都将钱花在家庭上面,有固定收入,虽然不多,但足以养家活口,比方印度一家高级餐厅的服务员或中国一家大厂的工人,就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份子,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自己经营小本生意,但不聘用任何人,最多请家人帮忙。

巴纳吉表示,巴西约1亿人口属中产阶级,全球经济危机对他们造成的主要效应将是失业,假如产品与服务的需求缩减,工厂势必裁员,而餐厅、酒吧也将面临倒闭。

不过,巴纳吉认为,经济危机对富人造成的冲击也许较穷人大,因为假如投资失败,他们的子女也许不能再就读昂贵的私立学校;而穷人的孩子因为原本就念公立学校,反而不会感受到太大冲击,甚至可因每个国家政府采取的纾困措施,为穷人提供较多工作机会,而在短时间内获利。

巴纳吉指出,“新中产阶级”的梦想是,只要能够维持现状,有钱看病和分期付款买一台电视或一辆汽车,这样就够了。这些人的父母通常都是靠打零工,辛苦将子女拉拔长大,其中很多甚至是家里众多兄弟姊妹中唯一出人头地者,所以努力维持目前的经济状况。

正因为好不容易摆脱贫穷,新中产阶级通常比穷人养育较少子女,他们并不要求子女有朝一日致富,只要不变穷就行了。同时为了能够给予他们一个较优质的未来,新中产阶级较注重子女的教育,相信教育程度越高,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机会越大。

巴西有很多“新中产阶级”不认为自己属于此阶级,甚至认为自己还是穷人,就像许多“传统”中产阶级一样,不认为自己是富人。

巴纳吉表示,这一点在全世界都一样。一般来说,公务员都属于中产阶级,但一名在公立医院服务的护士,不会觉得自己贫穷,因为他所照顾的病患比他还穷。但一名私人司机虽然赚得和护士一样多,却会觉得自己贫穷,只因为他的老板比他富有许多。所以,经济与社会观点往往因比较的对象不同而异。

巴纳吉说,都市暴力是巴西一大问题,被指为社会不平等的产物,但印度有近10亿穷人,却被视为治安良好的国家,主要的差别是,巴西的都市发展始于1960年代后,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呈直线上升,都市发展迅速的结果,吸引了一群满怀希望蜂拥至都市寻求生活契机的民众。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这些希望变成失望,不管对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不易面对的问题。印度人由于生性保守,只有在确定工作有着落后,才会离开乡村前往大城市,而且只当那是短期工作而单独前往,绝不举家迁移。

巴纳吉指出,暴力问题的关键是社会不平等,虽然目前印度的不平等性尚低,但已有所增长,有心人士亦开始担心犯罪率攀升。

巴纳吉认为,改善穷人生活品质最便宜的方式,就是提供基础卫生医疗服务,如为儿童施打预防针和处理废水等,在全世界都是投资成本低,但回收报酬高的方法。

相关新闻
美经济低潮严重打击移民 返乡潮现
欧巴马矢言遵守竞选诺言 中产阶级将减税
黄慈萍:美国需要重新获得世界的尊重
督保盟:劫富济贫骗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