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回流专题报导系列之二

台政府招手 中国台商回流占六成

【大纪元2月10日报导】-台商回流专题报导系列之二(中央社记者黄淑芳台北十日电)中国大陆外商经营环境改变,在当地投资的台商似有回流趋势。经济部投资业务处2006年 9月成立专案小组,协助有意返台投资的台商寻找土地、优惠贷款,并提供行政与法令咨询协助,到去年底,总计接获102件台商回流投资案源,其中60件来自中国台商,投资额可望达新台币85亿元。

中国大陆经济快速成长,经贸环境逐渐改变,今年起实施的多项法规、新制,让外商过去享有的优惠大幅缩减。

经济部投资业务处长邱柏青分析,中国出现民工荒,今年实施劳动合同法后,劳动成本估计增加10%至40%;土地价格上升,台商密集地区如上海、广州、深圳地价都大涨;人民币从2005年7月到2007年底升值10.71%,加上环保意识逐渐抬头,各经济开发区增订环保排污规范,台商在中国经营成本提高不少。

经济部长陈瑞隆说,中国实施经贸新制,加上人力成本提高,整体而言,台商在当地生产成本估计将增加20%至30%,许多台商面临调整转型或迁移压力,行政院“大投资”政策也逐渐展现成效,确有不少台商回流。

投资处2006年9月成立台商回台投资专案小组,汇整各部会相关资源,协助有意从全球各地返台投资的厂商落实投资案。2007年7月进一步成立“台商回台投资服务办公室”,由专人协寻土地厂房、政策性优惠贷款咨询、研发补助咨询转介。

经济部相当重视这项业务,只要有台商汇集的场合,不管是逢年过节的台商大会、侨务活动、颁奖典礼,总是可以看到投资处员工在台下来回穿梭、发折页、递名片,积极“推销”回流投资台湾政策。

根据统计,自2006年9月到2007年底,投资处总计接获102件台商回流投资案源,计划投资金额合计新台币107亿元;其中60件是从中国大陆回流的台商,投资金额85亿元,从东南亚回流案有9件,从美国、加拿大回流案28件,来自其他地区的则有5件。

列入统计的102件案源,有20件已完成投资,其余82件也都有明确投资计划,且至少已在勘察投资地点;仅在评估阶段的案件不予列计。

全台各地工业区之中,以宜兰利泽、高雄冈山本洲、台南科技工业区最受台商青睐,新开发的高雄软体园区也有急起直追之势。

官员透露,这些工业区除区位条件优良,地方政府招商也非常努力,不论是编列预算加码补助土地租金,或由县市长率队登门拜访,都展现积极协助业者解决各项行政疑难杂症的诚意,感动不少出走多年的台商。

投资处分析,从中国大陆回流的台商,和来自美加地区的台商,在产业型态和需求上都有很大不同。从中国大陆回流的台商,以机械设备、电子电器制造、食品、化妆品配件、涂料等传统产业为主。  

投资处官员表示,这类台商需要政府协助寻找建厂土地、辅导进行技术升级,经济部都能帮忙,但有业者要求政府划定专区,专案允许引进外劳,就必须依现行法令申请核配。从美加回流的台商,以具备技术、策略联盟基础的高科技、生技产业为主。

官员表示,这些企业大多数是早期海外学人所创,规模较小,多半希望回台寻求资金协助,经济部也会代为引介开发基金或民间创投业者。

相关新闻
四免六减半  厂商可建议圈地  降低租金
看准高雄潜力 台商纷纷回流 凤返巢计划 台商回流奏效
金管会:金融五法修正草案  可强化竞争力
鼓励回流    谢:变更农地 解决台商用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