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散人:赶场与感恩

五岳散人

标签:

【大纪元4月4日讯】根据传说,我们是个文明古国,人民勤劳勇敢善良的把文明延续到了今天。关于这个评价其实说的还都是大方面的美德,各种小的美德根本是举不胜举,比如孝道啊、爱国啊之类的。其中有一种美德叫做“报恩”,常言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就是一种体现。

最近这个美德又被挑战了一次。央视《对话》栏目邀请曾经被一位农民救助过的44个人到央视来,跟救助他们的农民大哥对谈一次,结果没人答应这个事情。弄得这位编导很生气,后果确实也很严重:他把这事放到网络上了,说这些人不知道感恩。

这个罪名比较大,因为忘恩负义在我们这里是个挺大的罪过,是要被人不齿的。但是且慢,新闻还是要深度解读为好。是不是忘恩负义还是要看看怎么说。

该编导的意思乍以看上去好像是对的,救命恩人到我们这里做节目,你们怎么能不过来捧场呢?可我们要明白的是,捧场不是给这位英雄捧场,而是给节目捧场才是。这事情就怪了,既然是给你节目捧场,人家当然是有不去的自由嘛。毕竟是农民大哥出手相救,你一个谈话节目总不能在做节目的同时,就把自己的职务行为代换成了那些人的救命恩人不是?

而且感恩这件事纯粹是一种私人行为,如果你想做节目让人家表现一下感激之情不是不可以,但你不能今天这个节目让人家表达一次,明天那个节目想起来了,接着让这些人再表达一次。如果有一次不去的话,就得到忘恩负义的评价吧。欠别人的人情不是这些人的错,难道连带着也欠了电视台的人情么?这那里是要求别人感恩?这是在让别人赶场嘛。编导的工作固然是找题目、出节目,别人都还是有自己的生活。

有些人实在是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了,仿佛自己想要做的节目,就是一个最好的感恩舞台,除非你随时可以恭候其召唤来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否则就是个忘恩负义之人。凭什么呢?

有这种情况无非是两个原因:认为自己是老大,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固然是其中之一;但其中更重要的是,总是把别人当作道具恐怕已经成了习惯。

我们这些年总是看见各种感动中国的人物,固然其中绝大部分都确实是足够感动中国,可很多情况下,其中作为煽情的道具者也不少见。作为一家媒体,挖掘新闻事件与新闻人物当然是自己的工作,但把这种行为制度化、长期化、定时化,到得后来,其结果就是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就成为了制作新闻的道具与工具。而做这些的人,那种本来应该出于新闻的敏感与人类的同情,就可能成为一种指使道具一般的成就感。

这种强迫别人赶场感恩的形式感与成就感,最后就把感恩这件事弄成了一个表演意义上的东西。有人表演,自然就有人想具有不参加表演的权利。可在某些编导的脑子里,不参加本身就是个罪过,足够他自己用一次是否上他的节目来表达道德高度了。

这次道德冲锋的结果很有意思,因为好多人出于对央视的尊重,都发表了不同意他的看法。其中《南方都市报》关于此事说的很好:央视不是唯一的感恩平台,我也不愿意上央视做“感恩道具”。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就不用说其他的了。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五岳散人:把庭审变成颁奖晚会
五岳散人:倒霉的牛郎织女
五岳散人:土豆学者、与鬼画皮
五岳散人:这次好了,没人陪你玩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