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纪实文学

《失去新中国》第二章 在线电视(MTV)战争(7)

这并不是我首次看到这样的节目。一个月前,魏的电视公司为了制作一部促进中美两国合作和相互理解的片子,曾经与一个北京电视台的新闻摄制组举行过茶会,探讨在这个专案上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对方私下让我们观看了他们最新制作的短片。故事以新闻报导的形式开头,一个戴着像赛马选手的护目镜般眼镜的主持人叙述主题:柯林顿轰炸伊拉克系列。片中有一个简介,主要是介绍波湾战争的背景,以及美帝国主义在科索沃和世界各地暴行的内在关联,并指出这一切都是为了经济利益;然后是两分钟的动画,配上同样伤感的背景音乐:美军轰炸机、黑压压的美国大兵、惊恐万分的伊拉克儿童,以及哭泣的中国儿童。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剪辑方式好像是中央电视台一贯的手法。他们甚至给这部短片起了一个我在中国电视台系统中首次听到的名字:“在线电视战争”。

最终我会如何看待“在线电视战争”这部片子呢?当然,这与我对中国和魏的了解多少有些关系。

我第一次遇见魏是在一年前,在纽约上东区的一个街道拐弯处;那天刮着大风。当时我只知道她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喜欢与美国人合作的独立电视制片人。第一次的见面颇富戏剧性:在我去地铁站的途中,当时我刚看完“红色角落”这部电影,这是李察.基尔(Richard Gere)关于新冷战的作品,描述的是一名在华的美国电视集团高级行政人员遭受黑暗的中国司法制度陷害的故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影片的播放地点在亚洲学会,一家由于亲中态度而闻名的研究机构。为了显示该学会没有受到台湾资金的操控,一名穿着入时的学会职员在放映前上台对该片做简要介绍,以便我们对影片能有更好的理解。他不厌其烦地向在座的人士解释,大约有二十五名纽约文学家和影评人认为该片是一部敌视中国政府的影片,出自于与中国为敌的人士之手(暗示这些人包括达赖喇嘛的追随者以及李察.基尔)。

“红色角落”是李察.基尔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创作的电影,他试图通过对中国黑暗制度的描写来制造轰动的娱乐效应,并以此支援西藏独立运动。李察.基尔在片中扮演一个精明的周游世界的美国商人,代表美国一家大娱乐集团来中国大陆做商务谈判。他在谈判结束后与一名中国美女共度春宵,隔日一早却发现她横尸身旁,中国警方指控他蓄意谋杀,令他百口难辩。但最后在他的中国律师的努力下,终于揭露真正的凶手原来是女郎的高干男友。白灵在这场戏中扮演法院指派为李察.基尔辩护的漂亮律师。

李察.基尔的表演十分夸张,在剧中多次出现他拍桌和声嘶力竭地申诉自己权利的场面,而反观白灵则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有独到的诠释,令人折服。身为律师,对正义的执著使她敢于挑战中国武断的司法制度,但也因此而断送了她的政治和专业前程。她显露了那种中国人所固有的自豪感。剧中有一段她拉二胡的演出(这是好莱坞对中国传统文化简明的表现方式);而在另一个场景中,她列举了美国居高不下的犯罪率来反驳李察.基尔对中国警察的指责。最后终于真相大白,罪恶的高干被绳之以法,李察.基尔重获自由。在机场临别一幕中,李察.基尔和白灵都向对方表露了心中强烈的爱慕和依依不舍之情。悠扬的东方背景音乐响起,白灵强忍着眼泪,告诉李察.基尔她爱上了他,但是她别无选择,必须留在中国继续为正义抗争。

故事的结局令人感动,但亦不能免于俗套。影片结束五分钟后,在前往地铁的路上我遇见了魏,使我感到惊讶的是她的脸上挂满了泪珠。她的个头娇小,约莫只有五英尺,有着可爱的脸蛋,一双细小却有神的眼睛,稍微有些扁平的翘鼻子,樱桃小嘴,虽算不上漂亮,却给人一种聪明伶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兴趣的感觉。

“你还好吧?喜欢这部电影吗?”我问道。

她很有礼貌地对我笑了笑,用带有中国北方口音的英语回答:“是的,我非常喜欢。”

在交谈中我告诉她,我很快会去中国。于是她递给我一张她的名片。初冬的寒风在我俩身边呼啸着,陪着魏的还有一位看起来像电影制作人,态度和蔼的美国老年男子,他们好像还有事情要做,所以我只好与她匆匆道别。

那次的相遇绝非偶然。我之前就得到消息,她将在亚洲学会出现,而我非常需要与她见上一面。事实上,我已经陷入了困难的境地,在经济上亮起了红灯:虽然我磨了几个月的嘴皮子,那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在资金筹措上还是遇到了麻烦。美国广播公司一位高级资深记者以“我们有非常多关于这方面的素材”回绝了我,美国公共电视台也不例外。美国有线新闻网一位曾在北京记者站任职的记者看了我一眼后说:“我想,你根本就做不了这件事情。”也许他是对的,我既没有资金,也没有靠山,对如何推动这个专案更是毫无头绪。甚至连李察.基尔也不给我回信。

但我还是在纽约的街角上遇见了我的救星。作为电视制作人,魏所具备的优势之一是在与中方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仍保有独立性,而且对美国比较友善。把我引见给魏的是一家左倾传媒“环球视野”(Global Vision)的创办人兼执行制片--丹尼.谢特(Danny Schechter)。谢特对我大加赞扬了一番,他告诉他的老朋友魏,说我是美国数一数二的编剧和制作人。就在与魏结识后,我突然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我又有了新发现,而且我非常确定,魏是一名对美国持不同政见的中国人。

我曾经在哥伦比亚大学碰到过几个天安门运动的流亡领袖。他们被媒体宠坏了,经常带着冷漠的表情,优雅地谈论如何才能荣归故里,就像一群被遗忘的没落皇族,完全忽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视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只会漫无边际的谈论。

我忽然觉得魏与众不同,她比较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在纽约街头很自然地为中国公民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感到悲伤。我将会与她携手制作电视节目,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朋友泰瑞时,他诙谐地说:“如果我幸运的话,甚至可以与魏被关进监狱的同一个牢房!”

(待续)

转自【博大出版社】

更多讯息……(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