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新中国》第二章 在线电视(MTV)战争(7)

伊森‧葛特曼
font print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这并不是我首次看到这样的节目。一个月前,魏的电视公司为了制作一部促进中美两国合作和相互理解的片子,曾经与一个北京电视台的新闻摄制组举行过茶会,探讨在这个专案上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对方私下让我们观看了他们最新制作的短片。故事以新闻报导的形式开头,一个戴着像赛马选手的护目镜般眼镜的主持人叙述主题:柯林顿轰炸伊拉克系列。片中有一个简介,主要是介绍波湾战争的背景,以及美帝国主义在科索沃和世界各地暴行的内在关联,并指出这一切都是为了经济利益;然后是两分钟的动画,配上同样伤感的背景音乐:美军轰炸机、黑压压的美国大兵、惊恐万分的伊拉克儿童,以及哭泣的中国儿童。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剪辑方式好像是中央电视台一贯的手法。他们甚至给这部短片起了一个我在中国电视台系统中首次听到的名字:“在线电视战争”。

最终我会如何看待“在线电视战争”这部片子呢?当然,这与我对中国和魏的了解多少有些关系。

我第一次遇见魏是在一年前,在纽约上东区的一个街道拐弯处;那天刮着大风。当时我只知道她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喜欢与美国人合作的独立电视制片人。第一次的见面颇富戏剧性:在我去地铁站的途中,当时我刚看完“红色角落”这部电影,这是李察.基尔(Richard Gere)关于新冷战的作品,描述的是一名在华的美国电视集团高级行政人员遭受黑暗的中国司法制度陷害的故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影片的播放地点在亚洲学会,一家由于亲中态度而闻名的研究机构。为了显示该学会没有受到台湾资金的操控,一名穿着入时的学会职员在放映前上台对该片做简要介绍,以便我们对影片能有更好的理解。他不厌其烦地向在座的人士解释,大约有二十五名纽约文学家和影评人认为该片是一部敌视中国政府的影片,出自于与中国为敌的人士之手(暗示这些人包括达赖喇嘛的追随者以及李察.基尔)。

“红色角落”是李察.基尔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创作的电影,他试图通过对中国黑暗制度的描写来制造轰动的娱乐效应,并以此支援西藏独立运动。李察.基尔在片中扮演一个精明的周游世界的美国商人,代表美国一家大娱乐集团来中国大陆做商务谈判。他在谈判结束后与一名中国美女共度春宵,隔日一早却发现她横尸身旁,中国警方指控他蓄意谋杀,令他百口难辩。但最后在他的中国律师的努力下,终于揭露真正的凶手原来是女郎的高干男友。白灵在这场戏中扮演法院指派为李察.基尔辩护的漂亮律师。

李察.基尔的表演十分夸张,在剧中多次出现他拍桌和声嘶力竭地申诉自己权利的场面,而反观白灵则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有独到的诠释,令人折服。身为律师,对正义的执著使她敢于挑战中国武断的司法制度,但也因此而断送了她的政治和专业前程。她显露了那种中国人所固有的自豪感。剧中有一段她拉二胡的演出(这是好莱坞对中国传统文化简明的表现方式);而在另一个场景中,她列举了美国居高不下的犯罪率来反驳李察.基尔对中国警察的指责。最后终于真相大白,罪恶的高干被绳之以法,李察.基尔重获自由。在机场临别一幕中,李察.基尔和白灵都向对方表露了心中强烈的爱慕和依依不舍之情。悠扬的东方背景音乐响起,白灵强忍着眼泪,告诉李察.基尔她爱上了他,但是她别无选择,必须留在中国继续为正义抗争。

故事的结局令人感动,但亦不能免于俗套。影片结束五分钟后,在前往地铁的路上我遇见了魏,使我感到惊讶的是她的脸上挂满了泪珠。她的个头娇小,约莫只有五英尺,有着可爱的脸蛋,一双细小却有神的眼睛,稍微有些扁平的翘鼻子,樱桃小嘴,虽算不上漂亮,却给人一种聪明伶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兴趣的感觉。

“你还好吧?喜欢这部电影吗?”我问道。

她很有礼貌地对我笑了笑,用带有中国北方口音的英语回答:“是的,我非常喜欢。”

在交谈中我告诉她,我很快会去中国。于是她递给我一张她的名片。初冬的寒风在我俩身边呼啸着,陪着魏的还有一位看起来像电影制作人,态度和蔼的美国老年男子,他们好像还有事情要做,所以我只好与她匆匆道别。

那次的相遇绝非偶然。我之前就得到消息,她将在亚洲学会出现,而我非常需要与她见上一面。事实上,我已经陷入了困难的境地,在经济上亮起了红灯:虽然我磨了几个月的嘴皮子,那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在资金筹措上还是遇到了麻烦。美国广播公司一位高级资深记者以“我们有非常多关于这方面的素材”回绝了我,美国公共电视台也不例外。美国有线新闻网一位曾在北京记者站任职的记者看了我一眼后说:“我想,你根本就做不了这件事情。”也许他是对的,我既没有资金,也没有靠山,对如何推动这个专案更是毫无头绪。甚至连李察.基尔也不给我回信。

但我还是在纽约的街角上遇见了我的救星。作为电视制作人,魏所具备的优势之一是在与中方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仍保有独立性,而且对美国比较友善。把我引见给魏的是一家左倾传媒“环球视野”(Global Vision)的创办人兼执行制片--丹尼.谢特(Danny Schechter)。谢特对我大加赞扬了一番,他告诉他的老朋友魏,说我是美国数一数二的编剧和制作人。就在与魏结识后,我突然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我又有了新发现,而且我非常确定,魏是一名对美国持不同政见的中国人。

我曾经在哥伦比亚大学碰到过几个天安门运动的流亡领袖。他们被媒体宠坏了,经常带着冷漠的表情,优雅地谈论如何才能荣归故里,就像一群被遗忘的没落皇族,完全忽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视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只会漫无边际的谈论。

我忽然觉得魏与众不同,她比较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在纽约街头很自然地为中国公民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感到悲伤。我将会与她携手制作电视节目,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朋友泰瑞时,他诙谐地说:“如果我幸运的话,甚至可以与魏被关进监狱的同一个牢房!”

(待续)

转自【博大出版社】
更多讯息……(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这个号称“资讯爆炸”的时代,威胁要以“非和平手段”对付台湾的那个自称“和平崛起”的中国,却以举国之力“封锁资讯”,让人性贪、恶的一面在黑暗中得到滋养与掩护,产生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新”中国。
  • 在这本书中您或许会发现有些词句、想法及一些作业上的假定是非常美国式的。那是难免的,因为我是美国人而且待在中国的时间不够久,无法改变这个基本的事实。但同时我也是故意这么写的。
  • 一九九八年的感恩节,寒风掠过大西洋沿岸,但是在南安普顿(Southampton)海边的房子里,却是温暖而明亮的。我与泰瑞.哈尔塞(Terry Halsey)一家人在一起,传统时刻已经来临,桌子上摆着一只巨大的火鸡,泰瑞的母亲在旁边看着;身穿白衬衫、打着领结的男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抢占有利位置。他们站在桌子的周围,面庞泛出马提尼酒的红晕。到了晚上,我们还要举行一场闭着眼睛品尝美酒的派对,作为慈善的叔辈,我还要为孩子们办一场品尝佳得乐(GATORADE)饮料的竞赛。我们陶醉在欢乐之中,这时泰瑞示意我低下头,他想对我说一些悄悄话。
  • 如果不是妻子坚持的话,我真的没心思去参加这个被称为“即兴表演”的现代艺术展。我们俩骑上自行车,妻子说,艺术馆座落在紫禁城正西一个不显眼的庭院里。我们并排骑着车,我很认真地问她“你觉得我们过得开心吗?”她给了我一个肯定的回答,眼神里带着微笑,春天的空气里似乎充满了两个外国人在一种陌生的文化中获得的满足感。
  • 我开始意识到应该做些什么,我催促妻子赶紧与其他来宾打招呼和交换名片。然后我们和那名南斯拉夫记者一起出发,骑着自行车朝东直奔美国大使馆而去。路上我们向一名叫汤迪的中国朋友打招呼,她当时正要去做按摩。现在想起当时的情景就像梦境一样,途中我们几乎改变主意到书市去,但就在那时,南斯拉夫记者的手机响了起来,他被告知,大使馆附近确实有事情正在发生。
  • 严冬过后迎来了一九九九年的早春,王感觉到校园里弥漫着越来越紧张的气氛。天安门大屠杀发生在一九八九年的六月四日。随着天安门事件十周年日子的来临,整个城市的电脑萤幕上经常弹出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特别是在校园网上。他们称之为“传单邮件”,是持不同政见的团体透过中国大陆境外的服务器发送过来的。也许在网路还不甚发达的中国,这种在网上主动提供资讯的做法对大学生来说是新鲜事。大学生对这种传单邮件进行了讥讽,王也不例外。这样的举动无疑是为了自我保护。但是王还是想知道,这些不同政见人士怎么会有别人的电子信箱位址呢?
  • 现在,在这个周六的下午,王高举着他的标语,带领着北京大学的学生来美国使馆前示威。每次经过美国使馆前,他都会异常兴奋。但是,当他呼喊口号和挥动拳头时,他感到自己好像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下。他的勇气和突出表现使他成为关注的焦点,也许中国共产党可能再次镇压,那时候自己岂不也会跟着倒楣吗?游行示威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借了一个手机,找到一处相对安静的角落给自己的母亲打电话。他在电话里与母亲告别,他预感到即将有事情发生,但请不要忘记他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然后他回到了示威的人群中继续进行抗议,就在这时候,他的北京大学的同学向美国使馆投掷了第一块石头。
  • 从一开始我认识的所有美商代表中,美国商会主管麦可‧佛斯特(Michael Furst)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部分原因是他在官僚内部争斗中非常顽强,部分原因则由于他到北京的金山不完全为了钱,而是为了领略攀登的挑战。迈可喜欢危机,对美国商会所扮演的第三方沟通角色和起到的抚慰作用尤为自豪。他并不把这些纯粹看做是为了自身商业利益的举动。他会注视着你的眼睛,笑着问:中国人反美能对谁有利呢?我们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与中国人打交道,所达到的亲密程度根本不是美国外交使团能想像的。我出去到山里边,和这些人一起喝白酒。我们知道该做什么。(暗示国务院一窍不通。)
  • 接下来的星期一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妻子已经从紧张的状态中摆脱出来。使馆区的示威事件简直占据了我们的整个周末,与每一个中国人接触的过程中都使我们有血债血偿的感觉。妻子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人,但那天她竟然恳求我不要去上班。我只好安慰她:只要我跨上那辆破旧不堪的自行车,人们都会认为我只是一个在北京打工的外国人,而不是一个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出现的美帝国主义者;我的墨镜将会遮挡我那惶恐不安四下张望的眼睛;我会非常小心保护自己的。虽然如此,她还是把几张写有“深表遗憾”和“一场意外”等汉字的卡片放进我的衣服口袋里,以备不时之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