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扩大DNA采样建档?学者盼数据佐证必要性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慧真台北七日电)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员会今天举行公听会,讨论应否扩大去氧核糖核酸(DNA)采样范围,多位与会人士表示,认同DNA建档有助犯罪侦查,但基于维护隐私权,若要扩大范围,应提供更多数据证明必要性。警政署回应,已有再犯率等相关数据佐证,所订范围充分考量再犯性及比例原则。

国民党籍立委谢国梁等人提案修正“去氧核糖核酸采样条例”,扩大DNA采样建档范围,依现行条文规定,性犯罪或重大暴力犯罪案件的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应接受DNA强制采样,经行政机关召开协商会达成共识,将强制采样对象依犯罪类型,区分为侦查及一审判决有罪两阶段。

根据行政机关共识,侦查阶段的采样除维持现有性侵害及重大犯罪,另增加抢夺、恐吓罪可在警察移送阶段采样。另外,重大公共危险罪、妨害自由罪、窃盗罪、枪炮弹药刀械管制条例及毒品危害防制条例等罪,可于被告经一审判决后采样。同时,增列犯罪嫌疑人以书面同意采样时,也可建立DNA资料库。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员会下午召开公听会,就修正内容广征学者专家意见。

东海大学法律系教授张丽卿表示,DNA证据并非万能,虽建立DNA资料库可有吓阻犯罪效果,但无法彻底解决犯罪问题,恐怕将牺牲其他人对DNA合理隐私权的期待。现行法的采样范围已经足够,并非不足,应从现行法检验是否需要如此大的采样范围。

台北大学法律系教授刘幸义指出,DNA相较于相片、指纹,并非纯属个人资讯,包括健康、遗传、家族等资讯都涵盖在内,保护程度应要提高,并非纯法律人可判断,且采样后若遭利用,后果更严重,应由科技人才先作研判,才适合形成法律政策。另外,未来在施行细则应详加规定采样流程及监督机制。

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执行长林峰正表示,若没有清楚的数据证明扩大范围的必要性,则无法接受修法内容,且有鉴于近来网路报税发生个人资料外泄情形,未来DNA资料库的安全问题也是考量重点。

警政署鉴识中心主任程晓桂回应说,所订扩张范围充分考量犯罪的危害性、再犯性、关连性及比例原则,如根据法务部2004年再犯率统计,窃盗再犯率为百分之六十一点七,相关数据可佐证;另外,DNA采样后只用于犯罪侦查,不会做疾病、遗传、基因研究,不会逾越DNA建档目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