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精选:一代导演斯皮尔伯格(1)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6月19日讯】斯皮尔伯格的生日恰巧同人们见到天外飞行物第一次从美国穿过的日子是同一天。1947年6月24日,爱达荷州商人肯尼斯‧阿诺德正驾驶着他的双座飞机飞过华盛顿州的亚基马城,这是印地安人居住地。他报告说:有9个碟状物体朝喀斯喀特山脉飞去。它们看上去就像跳跃的石头,但这位商人估计这些飞行物的速度是在每小时1200公里。这个“碟状飞行物”1个月之内先后在30个州内出现过50多次。又过了两个星期后,才终于安定下来。

在许多年里,人们始终认为斯皮尔伯格是这事发生的几个月后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一所犹太医院里降生的。其实,斯皮尔伯格的母亲李。波斯那‧斯皮尔伯格是在前一年即1946年的12月18日生的他,斯皮尔伯格成年后一直有意遮掩这个日子。随后几年里,3个妹妹相继出生,安妮(Anne)、苏(Sue)、南希(Nancy)。斯皮尔伯格抱怨说:他的整个童年都是同3个整天尖叫的妹妹和一个经常与7个女人开钢琴音乐会的妈妈在同一处房子里渡过的。斯皮尔伯格说《E.T.外星人》这部影片中埃丽奥特和总是喜欢突然尖叫、喜欢说没边没沿儿的话的小妹妹盖尔蒂就是他那3个可怕的同胞妹妹的混合体。

  李‧波斯娜就像她的儿子一样是个瘦小、灵活、易于观察的人,她也憎恨坐飞机,这是一个遗传下来的性格。她曾是一个钢琴家,当她嫁给了另一个辛辛那提人阿诺德‧斯皮尔伯格后,她放弃了可能成为她的事业的钢琴。丈夫的父母都喜欢她,他们是在这个世纪中叶第一次移民浪潮时从波兰和奥地利迁移到这里的。刚刚结婚,阿诺德参加了空军,在一个飞行中队开一架B一25雷达飞机。复员以后,他从事了从8、9岁起就吸引他的电子行业。1948年,贝尔电话公司的工程师约翰‧巴丁、沃尔特‧布拉太思和威廉姆‧斯克雷发明了半导体。微小的锗二极管将取代真空管,使微小的电子取代它们成为可能。阿诺德在布鲁格斯商业机械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研究初级电子计算机。他是一个对一切都着迷的人,经常把设备零件带回家,不然就是在半夜三更拽着全家人去观看一些令以惊奇的自然现象。他儿子继承了他这种顽强不屈、刻苦工作的品格。理查德‧德里福斯在影片《第三类接触》中扮演的角色罗依‧尼瑞就是一幅他的不太完整的肖像。

  战争以后,阿诺德阅读的科学故事杂志的范围越来越广,可当时的发行物已经老化,无论在知识方面还是趣味方面都让中产阶段读者感到困惑。约翰 ‧W‧坎贝尔把《奥斯坦丁科幻月刊》创办成最早的科学故事杂志,他慎重地刊登了一些带有技术性的文章,偶尔有些文章也有一点“江湖”色彩,如它曾登载过题为《逻辑推理:关于大脑新科学》的文章,一位战前最成功的作者L‧罗恩‧哈伯德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了他的伪科学信仰,所谓“信仰疗法”。为了使读者把注意力转移到应用科学上来,坎贝尔于1960年把刊物名称改为《模拟科学幻想/科学事实》,而且开始在刊物上发表更有思想内容的文章。弗朗克‧赫伯特的那本具有传记特征的小说《沙丘》就是一个典型。阿诺德‧斯皮尔伯格是一个摸拟迷,在他的洗手间里堆满了复印的文章,在那儿,他可以踏踏实实毫无干扰地阅读这些文章。

  斯皮尔伯格的童年几乎就生活在广播工具和材料中。4、5岁时,他父亲就给他做了一个晶体机,他可以在夜晚躺在床上戴着耳机听音乐。斯皮尔伯格说:“我记得有一天,在没有收音机的情况下我听到了音乐,而且还听到了以前从收音机中能听到的那种熟悉的声音,那是一出名叫《比尤拉》(以色列的土地)的喜剧。”

  电影编剧拉尔夫‧罗森布鲁姆说:“有些像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一样在电视盛行时期涌现出来的年轻导演,他们似乎对电影的节奏和电影的可行性有种直觉。”斯皮尔伯格同意这种说法,他说:“我是通过看喜剧开始,我的确看过很多电影,我过去看过很多电视节目,现在也是如此。我总感到在电视上缺少好的文学作品和好的语言。”评论家大卫‧德丹比说,对斯皮尔伯格和他这代导演来说,“无论在品味方面还是想像力方面,漫画对他们的影响远比文学的影响大。”斯皮尔伯格常常为自己缺少对付那些印刷品的耐心而感到遗憾,“我不喜欢读书,我是个读书速度很慢的读者,在许多年里,我从未因读书面感到过愉快,这真让人羞愧,我想我是一个真正的艾森豪威尔电视时代的人。”

  1952年当电视刚开始在美国流行时,电视上先后上演了警匪系列片《天罗地网》(Dragnet),歌颂名人节目《这是你的生活》(This is your Life)和《杰奎‧格里森的表演》(The Jackie Gleason Show)——该片中格里森是一个富于妄想的纽约公共汽车司机,阿特‧卡尔尼是他的朋友——一位尽职尽责的下水道工人。另外还有《我们的布鲁克斯小姐》 (Our Miss Brooks),这部片于是众多好莱坞电视系列剧中演员表演最有新意的一部,在这个剧中,埃娃‧阿迪恩是一个刻薄的未婚中年教师。

  电影《奥兹和哈里特的冒险》(The Adventures of Ozzie and Harriet)对斯皮尔伯格这代人是一部影响极大的影片。邦德公司经理奥兹‧尼尔森把他的情景喜剧从广播剧改成了电视剧,并把他生活中的事,包括他那个以里奇闻名的儿子艾里克(Eric)的事都编到剧中,这个系列剧使他的儿子成了时髦的明星。电视台仿制了一大堆尼尔森式的节目。其中科里瓦尔一家的片子《把它交给比瓦尔》(Leaveit to Beaver)和白胡子安德森拍的《父亲什么都知道》(Father Knows Best)都是一些好莱坞人对尼尔森式系列剧的重复。斯皮尔伯格认为他拍的《罗伯特‧扬》也是如此。大卫‧海尔伯斯坦在评论这些情景喜剧时说道:

    这些情景喜剧歌颂的是:在一个美好纯洁的世界中,有一个理想的、无缺陷的美国,在这个美国里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里没有经济危机,没有阶级对立和仇恨,没有种族问题的紧张气氛……爸爸都是好爸爸,他们最大的错误就是在自家周围找不到国家的路,或找不到日常生活用品,要不然就是总爱发表关于他们小时候是多么顽强的演讲……妈妈和爸爸生气时永远不会大喊大叫……这是一个和平的王国,没有毒品,不允许一辆夜间晚归的汽车开进院子里似乎是最过分的行为了……妈妈和爸爸之间永远相亲相爱,兄弟姐妹之间爱最终总会战胜对立。这里既没有被宠坏的孩子,也没有缺少营养的孩子。

--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月12日,美国著名导演和制作人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表示辞去北京奥运开幕闭幕式的艺术顾问。事件起因于,中共支持的苏丹军政府和达尔富尔地区的种族屠杀。接受奥运会艺术顾问邀请的斯皮尔柏格,希望通过奥运精神向中共传递自己意愿,停止达尔富尔地区的屠杀,为此他两次写信胡锦涛,希望以他的影响可以拯救达尔富尔的人民,但都没有得到回应,也没有得到中共政府任何回答!中共政府的反应使斯皮尔柏格先生无比失望,只好辞去奥运的艺术顾问一职。
  • 斯皮尔伯格辞去北京奥运会艺术顾问职务一事已经开始在文艺界人士中引来骨牌效应。英国导演古德里奇和他的制片人质疑自己是否太天真了,被中共利用来减轻斯皮尔伯格辞职的效应,是否应该继续参与北京奥运会。
  • 不管是出于良心发现,还是因为黑人民权运动的胜利压力,奥委会的态度改变表明他们承认了当年的错误。一个相关联的问题是,在将来中共被解体的那天,当人们开始谴责中共利用奥运迫害民众、批评奥委会软弱无能的时候,奥委会又该怎样来承认自己的失责、向受害的中国人作出补偿呢?假如顾拜旦在世,看到今天诸多的不公而继续坚持他的呼吁,他是否也会被扣上所谓的把奥运“政治化”的帽子?如果他不幸生在中国,身陷中共冤狱,人们是否也会用“非政治化”的说辞漠视其所遭受的迫害折磨?
  • 在华盛顿呆了4年后,麦克阿瑟调到了位于圣安东尼奥市郊的萨姆‧豪斯顿堡的得克萨斯军区总部。在得克萨斯,他将继续履行陆军副官日常的参谋工作,主要是人事和档案。地方虽然变了,但工作没变。
  • 道格拉斯大概觉得这是他最后一次进西点军校的机会了。“我一生中从未如此努力过。”o他不想分心,可分心的事找上门来。一天晚上,他和母亲住的宾馆着了火,他们逃到街上,浑身烟尘,脸上又脏又黑。

      更让他分心的是“缅因”号战舰于1898年2月在哈瓦那港被炸沉。在其后的两个月里,受崇尚武力外交的媒体的蛊惑和不负责任的政客的煽动,公众大声疾呼开战。当时并未对“缅因”号沉没的原因做严肃调查。致命的原因可能是舰船设计上的严重失误,煤仓与军火仓靠得太近。也就是说,它是海军粗劣设计的牺牲品,而非西班牙人的恶行严当道格拉斯‧麦克亚瑟的西点军校考试复习进入最后阶段时,“牢记缅因号”的呼声回荡在街头演讲台和鼓吹战争的杂耍剧台上,“牢记缅因号”的大字醒目地印在学童们的薄荷糖纸上、商店门前以及别在翻领上的爱国小飘带上,满街飞舞。在这种气氛里,任何一个希望投身于军队的年轻人都需要钢铁般的意志才能集中注意力,不受外界影响。

  • 1898年4月,美国对西班牙宣战。亚瑟‧麦克亚瑟中校在奇卡莫加被任命为第3军参谋长,奇卡莫加距修士岭不到10英里,他一生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幕就发生在修士岭。但他根本不想在一场新的战争中做参谋军官。他请求去担任一个志愿步兵旅的旅长。他的申请还没有结果,美国海军就取得了战争的第一场胜利。5月1日,海军准将乔治‧杜威驶入马尼拉湾,猛轰装备过时的西班牙舰队,并迫使其投降。一个月后,麦克亚瑟被提升为志愿部队准将,不久便被调往马尼拉。
  • 最糟的欺辱行为通常发生在“野兽营”,但麦克亚瑟发现夏令营也是一个严峻考验。他挺过来了,但有些新兵忍受不下去。夏令营期间退出的人之一就是麦克亚瑟同帐篷的伙伴。

      夏令营结束后,学员返回军营,面临着恶劣的生活条件。实际上西点军校每座建筑的状况都令人震惊。一些学员对那些摇摇欲坠的建筑惊讶无比。一位迷恋军事的1898级学员康纳德‧S‧班布科克写道:“我们住的地方同样住过杰弗逊‧大卫斯,1828级;罗伯特‧E‧李,1829级……尤里西斯‧S‧ 格兰特,1843级;乔治‧B‧麦克莱伦,1846级;菲力普‧H‧谢里丹,1853级;J‧E‧B‧斯图尔特,1854级……”带着对军事生涯的浪漫憧憬和对军事史的浓厚兴趣,麦克亚瑟一定和班布科克一样深有同感。

  • 然而,任何一名有雄心的学员。尤其是想成为前5名的学员,像麦克亚瑟,都必须认真遵守这一套制度。在部队花名册上,每班前5名学员的名字后都有一颗星形标记,并会获得“优秀毕业生”奖。他们比别的军官在事业上有着更高的起点。
  • 当时,麦克亚瑟仍在准备与起义者作战。与塔夫脱一样,他认为控制菲律宾是美国在太平洋战略利益的需要。他也认为美国向外扩张本身就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他公开宣称,接受菲律宾人那“几乎不合格”的信仰户在马尼拉的共济会会堂,他与菲律宾人混迹一处,并利用自己的权力保护它,使之免遭关闭。 1901年2月,他在马拉坎南宫开了一次舞会,菲律宾人和美国人不分种族,共度良宵。麦克亚瑟对菲律宾人的开放态度和对群岛的钟情也遗传给了他的儿子。
      
    塔夫脱认为起义早已结束。麦克亚瑟则认为,如果他不迅速采取行动,起义将很快再度兴起。他实施了内战时的一项指令(10号命令),赋予他的军官镇压起义的极大的权力,但这些权力常被滥用,有时甚至成为酷刑虐待的根据户无数菲律宾城镇的人们由于为起义者提供保护而被迫背井离乡,住进了美军监视下的集中营,他们的房子被烧毁。集中营周围建立了“死亡线”,任何武装菲律宾人若出现在集中营死亡线的另一边,都将被视为进行恐怖活动而被格杀勿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