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等国维持或提高利率抑制通胀

标签:

【大纪元6月6日讯】(美国之音记者:莉雅2008年6月6日华盛顿报导)在世界经济增长普遍减缓的同时,全球通货膨胀急剧恶化,引起各国政府的深切忧虑。为了对付通胀问题,英格兰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星期四都决定将利率维持在现有的较高水平。智利、巴西、南非、印尼和菲律宾等国家都提高了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有关专家表示,美国已经出现了令人头痛的滞胀现象。

*欧洲*

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英国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星期四将基准利率保持在5%的水平。欧洲中央银行星期四也把利率维持在4%的水平不变。欧央行行长特里谢还表示可能在下个月提高利率。

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在5月份上涨到3.6%,是16年来增长最快的。欧央行的通胀控制目标是2%。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星期三也对美国长期通胀预期的上升表示关注。他暗示,美联储在近期内不会再次降息。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些经济体的央行行长现在对物价的上涨比对经济增长的放缓更感到忧虑。

*拉美*

通货膨胀问题并不仅局限在这些西方主要经济体。智利的通货膨胀5月份上升到8.9%,是13年多来的最高水平。

拉美的最大经济体巴西去年3月的通货膨胀还只有3%,是8年来的最低水平;但是到了今年5月中旬,通货膨胀上涨到5.25%,连续第五个月超过央行制定的在今年年底把通货膨胀控制在4.5%以下的目标。巴西中央银行星期三将利率从11.75%提高到12.25%。巴西央行行长还暗示,他们会进一步提高借贷利率来降低通货膨胀。

*南非*

南非今年4月的年通货膨胀率达到10.4%。南非储备银行行长表示,需要采取激进的措施把通货膨胀控制在3%到6%的容忍区间。分析人士认为,南非中央银行在6月12号举行会议时可能会把利率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12.5%。

*亚洲*

在亚洲,尽管增长速度也有所减缓,但是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飙升使得亚洲各国的决策者纷纷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

印尼银行星期四在一个月内第二次提高利率。

菲律宾中央银行也把利率提高25个基点,达到5.25%。这是菲律宾两年多来首次提高利率。

5月份,在越南的通货膨胀跳升到25.2%之后,越南中央银行把利率从8.75%提升到12%。巴基斯坦的中央银行在预计今年的通货膨胀会超过11%之后在5月22号也把利率提高1.5%,达到12%。

在经济发展最快的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接近于12年来的最高水平。中国人民银行表示,通胀压力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控制物价上涨仍然是政府的一个关键任务。

*分析:全球性现象*

穆迪经济网站的高级经济学家帕卡德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很显然,通货膨胀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她说:“引发通货膨胀的不光是来自欧洲或是美国等某一个经济体内部的因素,而是国际经济目前的状况所造成的。”

这位经济学家表示,石油和食品价格的急剧飙升是导致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

*分析:经济增长强劲所致*

优尼信贷集团负责美国经济的首席经济学家库巴瑞奇对美国之音表示,除此以外,世界很多国家相对强劲的增长以及一些经济体的过热也导致全球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他说:“首先,世界很多地方的经济增长都相当强劲。亚洲的经济多年来一直表现强劲,拉美地区的增长也在加快。欧洲的增长虽然没有出现大幅度增加,但是还不错。这给很多市场都带来了上行的压力;第二个原因是一些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出现了经济过热的现象。很自然,中国的通货膨胀比过去要高。”

帕卡德和库巴瑞奇都表示,毫无疑问,美联储去年9月开始为了对付金融危机而大幅度放松货币政策的做法影响了投资人的行为,导致一些人转而购买大宗商品和外汇,导致美元下跌,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全球通货膨胀的上涨。

*分析:美国陷于滞胀*

这一轮的通货膨胀是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出现的,这引发了滞胀的担忧。库巴瑞奇认为,美国其实已经处于滞胀之中。

他说:“我们已经出现了滞胀。在今后几年的时间里,我们都会有滞胀。滞胀的定义是:在经济增长低于长期的增长潜力的同时通货膨胀高于正式或非正式的通胀控制目标。显然,美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很多。有很多障碍阻止美国经济出现快速增长。”

*分析:应对通胀措施不够*

同时也是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国际经济和金融的研究员库巴瑞奇认为,现在各国的中央银行正在协调他们的利率政策,不过这些经济体处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而且各自的得失也不同。

尽管各国的中央银行现在对通货膨胀的问题更为关注,但是穆迪经济网站的资深经济学家帕卡德认为,它们并没有采取足够有效的措施来对付通货膨胀。

她说:“我认为,它可以通过鼓励节约能源的有关政策来对通货膨胀做出更为有效的反应。很多经济体的确没有果断地采取足够的措施来把通货膨胀降下来。”

相关新闻
在超市省钱 二十四招
美国4月份消费支出和收入疲软
油价和通胀将拖累印度强劲经济?
高通胀致个人消费减少 澳洲仍可能加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