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耐洪能力 百龄桥不及格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刘荣/台北报导〕中县后丰大桥与高雄甲仙大桥先后因台风夹带豪雨、洪灾发生断桥,老旧桥梁的防洪能力引发关注,北市则有13座桥梁的耐洪能力,被列为“近期内须进行详细安检及评估”,安全性亮黄灯,其中又以百龄桥车流量及规模最大。

台北市新工处长罗俊昇表示,百龄桥因为梁底太低,基础也有裸露情况,先天就不易对桥梁进行补强保护,新工处会依照顾问公司的建议,针对耐洪能力得分较差的桥梁,进行补强措施。

台北市目前列管桥梁,包含地下道与隧道共有421座,工务局新工处每年都委托工程顾问公司进行安全检测,近两年来出炉的台北市桥涵安全检测工作成果报告,检测的183座桥梁,在防洪能力方面,普遍得分都在合格的30分标准以内。


北市13座耐洪力待安检的桥梁//自由时报

13座耐洪力被列为“近期内必须进行详细安检及评估之桥梁”,桥体规模几乎都不大,但评估分数为40.6分的百龄桥,自民国71年拓宽至今,连接中正路、承德路及重庆北路,长度达392公尺,宽度约40.5公尺,是市区连接士林、北投及北县三重的要道,在检测报告中却明文指出“状况不佳,大梁底部及隔梁多处缺陷,混凝土保护层不足,钢筋外露锈蚀极为普遍,基桩裸露情形,也建议详细评估。”

北市议员黄向?表示,北市由基隆河与淡水河环绕,跨河桥梁数目,是全台各县市之冠,每天往来的车流量,桥梁防洪能力及补强必须落实,“否则每年砸数百万元进行检测,有何意义?”

新工处表示,会影响桥梁安全性的天然因素,就属洪水冲刷及地震损害两种,其中光是防洪能力一项,就须依桥梁基础、梁底高低、桥墩形状、阻水面积,甚至必须综合河川整治、水文、考量上游有无开采砂石等因素来评比,不能光从年份评估。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