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林昭(6)

黄河清

人气 20
标签:

第五回(上)
江苏状元,俏林昭金榜题名
北大才女,大燕园红楼吟诗

话说林昭在土改结束后,于一九五二年被分配到《常州民报》工作。这是份私营报纸,他们是被党派去改造、夺取这块“舆论阵地”的,所以,与林昭一起来到《常州民报》的不仅有同学、战友,当然还有党组织、党员领导。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林昭虽然在土改运动工作总结中被判为改造不好的典型,但她仍然以爱国、忠诚党的事业自励自居自信,其耿直的本性,还是少不了对领导未免外行的、官僚的、不良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不同意见或直斥其非。一次会议上,林昭对领导的无理批评不服,争执起来。林昭伶牙俐齿,又占理,不饶人,口舌上,领导哪是她的对手,闹了个灰头土脸,难以下台。领导脸上挂不住,就使出了发动群众这百试百灵、无往而不胜的老招。

大家纷纷发言批评林昭,最起码的也是针对态度问题损上林昭几句,以表明响应领导号召。未料林昭就是林昭,与众不同,一气之下,拂袖而起,扬长而去,来了个金蝉脱壳,退出了批判她的会场。这下,群众或傻眼了或暗暗夸奖,唯独领导气了个七窍生烟:我就不信治不了你这个资产阶级臭小姐!竟然下令手下去把林昭抓回来。林昭被几个同志男儿硬生生地强行架了回来,接受继续批判。那个时代,虽说是革命大家庭,男女还有点授受不亲,一个大姑娘,叫几个臭男人,按肩架臂老鹰抓小鸡一样“游行”一番,情何以堪!?事后,林昭向在外单位工作的同学好友陈叔方讲述这件事时,屈辱地哭了。陈氏至今犹记自己只给她拧了把毛巾擦脸,而以没有进一步安慰示怜鼓励支持受到严重伤害的林昭为憾。

林昭笔快笔尖,事业心重,兼以文学底子深,写的通讯报导、散文诗歌,又多又好,既迎合形势的需要,又文采斐然,人人爱看,记者编辑的工作做得很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边是业务上的尖子,一边是政治上的另册;一边是才女之誉,一边是嫉妒碎语。林昭感到了压力,也逐渐悟到了父母当初要她考大学的苦心之是。一九五四年,林昭报考北京大学,以江苏文科第一名被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录取。林昭在报考时填的表格用的是“彭令昭”,进入北大后就正式改为“林昭”了。正是:江苏状元,俏林昭金榜题名。

林昭正式改名之事,有林昭同学张元勋者叙述最详:

“我的案头放着一份一九五四年八月十五日的《解放日报》,其七至十一版刊登的是‘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四年暑期招考新生录取名单(华东区部分)’,第十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新生名单中有一个‘彭令昭’。当我们负笈京华、欢乐聚首燕园之初,‘彭令昭’一直是名下无人的‘隐君子’。两个月过去了,在杨晦先生为全年级开讲‘文艺学引论’的阶梯大教室,我们终于弄清了那个叫‘林昭’的姑娘就是‘隐君子彭令昭’。她在全年级的‘亮相’,是因为系办公室的冯世澄先生举着一捆寄给‘彭令昭’的书,并且喊着这个名字,而从座间起立跑到冯先生旁边的却是林昭。她是苏州人,‘令’与‘林’是同音字。她自中学即投稿发文,以‘令昭’为笔名,后则改用‘林昭’,盖以‘令’、‘林’是同音字。此处对她名字的说明为了纠正当今的某些文章中的妄说,说她‘非常像’、也‘非常爱’林黛玉,自己才改为‘林昭’的。其实,林昭是最不喜欢别人说她是‘林黛玉’的。”

论者爱称林昭为“红楼里的林姑娘”。确实,许多林昭北大同学回忆文章以林黛玉比林昭,却全是基于当时林昭在诗才、籍贯和姓氏上与《红楼梦》中林黛玉相同而被冠以褒贬参半的“林姑娘”外号这样一个事实。离开了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在当今再如此非要派林昭为“红楼里的林姑娘”就未免落为皮相了。

林昭同学刘发清曰 :“才多身弱,性格倔强,曲高和寡,有点像林黛玉,同时她又姓‘林’因而不知从何时起,她获得了褒贬参半的‘林姑娘’(黛玉)的称号。”

林昭同学张玲曰:“那时候,中文系学生,大多早已熟读《红楼梦》,在开‘清代小说’课和‘《红楼梦》专门化’时,吴组缃、何其芳二位先生更将《红楼梦》热加温到了沸点,大家自然而然将美丽的燕园比附大观园,又将同窗女友比做荣宁府中一些女孩儿。于是,你以籍贯地近姑苏,又改彭姓为林,且大有黛玉‘娇袭一身之病’和‘行动如弱柳扶风’之态,而被称为‘林姑娘’。起码那时,你确有几分似林黛玉。少不更事的我,曾以为那是有意摹仿,其实是因为那种诗的气质,那种外表文静阴郁,内心火热狂放的性格――这半自天成,半自你家庭不幸的身世;起码当时,你本人也喜欢并默认这个称呼,而且以你的聪慧、幽默给同班一位心直口快的同学取名史湘云,给另班一位取名傻大姐儿,对我这个家庭温馨、少不知愁的小妹,你悄声说:‘你是薛宝琴。’”

林昭对这位薛宝琴式的张玲妹妹二十初度赠言,转录乐府辞,至今犹存:“上言各努力,下言长相怀。”

林昭同学彭力一曰:“老实说,那时我眼中的林昭只不过是一个文静、柔弱的女子,说起话来还带点少女的羞涩,笑起来嘴角旋起一对酒涡儿。她说的虽然是普通话,但还带点吴音软语(她是苏州人)。别人叫她林黛玉,我还真觉得她有林黛玉的诗情和柔媚。我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柔媚的林昭,后来竟坚如铁石。……我原来也曾感到林昭的灵气和才气,但我没有看到她精神的高大,我压根儿也没想到她那么文弱的姑娘,会为了真理,不惜以死相拼!”

林昭同学孙文铄曰:“在四年的同窗学习过程中,林昭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的印象——活脱脱一个林黛玉:外貌清灵秀丽,身体弱不禁风,走路一摇三摆,说话嘴不饶人,性格柔中带刚,气质孤芳自赏,兴趣十分广泛,才华百里挑一,所以我们都叫她林姑娘。”

最能说明林昭当时对同学予她以“林姑娘”之称真实态度的是 ,与她生男女恋情的同学羊华荣的回忆:“在闲谈中,她提到她的小名叫‘蘋蘋’,我说:你真是个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连小名都相似;她说:此‘蘋’不是那‘颦’”,我说:那‘林’近似此‘林’;她说:我可不是小心眼。”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胡迪:思念
胡迪:思念 人气 1
黄河清:咏胡佳、曾金燕、林昭
青史啸虹:这是否林昭最后的血诗?
美在原则 美在青史--烈女林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