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鸟人作品自选表出版/21鸟人诉鸟情 追梦写真情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2月1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胡清晖/台北报导〕台湾拍鸟风气日益兴盛,二十一位野鸟学会成员群聚论鸟,“为自娱,也为走过的世代留下纪念的痕迹”,出版“鸟人作品自选表”,展现业余拍鸟人的活力与深度。

台师大科学教育中心组长、“鸟人作品自选表”召集人傅学海表示,对于拍鸟来说,2003年是一个分界点,就在这一年,日本佳能公司发表数位单眼相机三百D,价格大众化,降低了拍鸟的门槛,其他大厂陆续推出不同机种,使得拍鸟人数迅速增加。

此外,傅学海说,六十多岁的“素兰阿嬷”获得百万奖金,引发更多业余者投入。加上媒体愈来愈注意每年过境的赤腹鹰、灰面鵟鹰等鸟类,无形中推动了拍鸟风气。

“鸟,愈追愈远,愈等愈近!”傅学海说,自己历经了“鸟人”三阶段;初始的盲目追拍各种鸟类,后来追拍明星鸟,到目前的“等鸟”,跑了愈来愈多地方,寻找鸟的活动地区及栖息地,耐心等候数小时,只为捕捉片刻的永恒。


谢庆沛作品“家燕”,拍摄到鸟巢中有基因突变的白子。(谢庆沛提供,自由时报)

周建廷拍摄五色鸟,双翅展开,嘴巴叼着昆虫准备返巢喂幼鸟。(周建廷提供,自由时报)


从事摄影教学二十多年的周建廷,原本拍照片,现在改拍鸟类纪录片,经常扛近二百万元、重约二十公斤的录影器材,在台、中、日、韩、非洲等地拍摄。 被称为“老顽童”的谢庆沛,今年七十二岁,赏鸟三十六年,近十年开始拍鸟。他把拍摄鸟类当成运动,不觉得辛苦。谢庆沛表示,有时他为了寻找小燕鸥,找了三、四小时,印象最深的是作品“家燕”,拍到了五百万分之一基因突变概率的白子。

至于郑期弘、曾稚婷这对夫妻档,牵手走过崎岖山路和冰天雪地,他们说,两人一起拍鸟好处很多,在等鸟时可以闲聊、泡茶,而且站不同位置,拍到不同角度,让许多人老是抱怨“每次都拍输他们”。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