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峰会僵局 路在何方(2)

【大纪元12月22日讯】(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全球气候峰会僵局,出路何在”,欢迎打我们的热线号码646-519-2879。那么首先请陈破空先生来回应一下刚才两位观众朋友的意见。

FLV下载收看
WMV下载收看

陈破空:谢谢佛州刘先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意见,我觉得佛州刘先生不仅是环保主义者,而且几乎是环保专家,讲得非常对,人类要意识到地球的危险。因为我们现在有部电影叫《2012》,讲地球毁灭,但是那个讲地球毁灭仿佛是来自外在的力量,但人类本身的一些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可能威胁地球本身的寿命。

像我们所看到现在什么都用电、什么都要自动化,甚至垃圾堆积如山,包括那些电器的垃圾、化工品的垃圾,这是非常严重的。另外刚才刘先生提到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倾斜政策”,就是对那些消费多的人可能征收的办法,这个是非常专业的。我只是提醒一点,跟刘先生商榷一下。

刚才刘先生提到美国的排放量是最大的,美国曾经排放量是最大的,他是最大的工业国、最大的发达国家。但是从2006年开始,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国家,这个位置已经被中国抢去了。就是中国从90年代到21世纪初,仅仅10年间,排放量增加了33%,一跃而为排放量大国。

而中国的经济规模仅仅是美国的1/4,最多1/3,但是他的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美国,而且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中国的排放量是惊人的。然而中国的这种排放量,就跟江苏的赵先生所讲的一样。政府不负责任的态度,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排放量的上升,对人类的这种负面的“贡献”或损害是非常严重的。

李天笑:我讲一讲,就刚才刘先生讲到美国的排放量最大,他说是整个世界是91亿吨。其实在2006年的时候,中国的排放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是60.17亿吨,美国是59.02亿吨。那么这个比较已经非常清楚,中国排放量从2006年开始就已经超过美国。

中美如果进行比较的话,中国每年的碳排放量超过美国,平均下来是30%左右,按照强度来看是美国的5倍。而且如果按照中国现在提出的指标,到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要超过美国近1倍,1倍左右,即使按照人均来算的话,人均的碳排放量也超过美国。按照中国现在排放量计算的方式来看的话,美国如果每年以10%的方式来削减他的排放量的话,就要被中国一年的整个碳排放量抵消掉。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这次会议的一个核心也就是说,一方面你在减排,另一方面像中国这样的排放大国在增排,这样的话,最后结果就会起不到限制排放量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刚才有一位先生讲到。实际上很多人认为中国人跟气候变化没什么关系,实际上环境的破坏、环境的污染,首先的受害者就是中国人。

比方说现在中国的河流50%以上是不能喝,不能灌溉的,世界上最大的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绝大部分。中国每年整个的能量70%是用煤带动的,煤是最大的排放二氧化碳的一种物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像中国现在各种肺病、气管各种各样的变化都跟这有关系。而空气污染也非常厉害,北京不见天日的日子非常常见,什么酸雨等等这些问题。

所以说在气候变化这个问题上,在碳排放量、温室气体增排的问题上,中国老百姓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中国政府应该拿出具体措施来限制碳排放量,然后跟世界所有国家一起改善环境。但是现在我们很遗憾的是,这次没有这么做,而且在会议上制造了一些纷争。

主持人:我们刚才看到李博士比较中国的碳排放量和美国的碳排放量最近比较新的一些数据。那么在这期间,尤其以中国是最大的碳排放量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就谈到说,他们希望能够遵守《京都协议书》;而美国还有欧盟他们觉得,《京都协议书》对碳排放量是没办法控制的。那么这个《京都协议书》大概的内容主要是什么呢?

陈破空:《京都协议书》是1997年在日本京都所制定的一个约束温室效应排放的协议书。当时这个协议书说到包括二氧化碳和其他6种气体在内的的温室排放量,到2010年或到2012年,所以现在到期了。到2012年有一个目标,当时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为约束对象。

因为他们当时的研究认为,主要是工业发达国家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数量,所以这个协议主要针对发达国家,到2012年要求美国排减多少,欧盟排减多少,日本排减多少。当时这个协议对有些国家是持平,像俄罗斯这些国家,有些持平就可以。对于一些国家还可以增排,像挪威、澳大利亚等等,可以增排一些。因为当时数量不够。所以这个协议建立在当初的认识基础之上。

但是从1997年到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类对气候变化,对全球变暖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而且获得很多惊人的认识。你比如说前两年,美国前副总统高尔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他制作了一个片子,就是讲冰川融化,讲气候变暖的严重性。由于他揭示了气候变暖的这个人类威胁的严重程度,仅仅是2个小时的片子,还有一些环保活动,他就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足以证明人类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再有,由于重视所以现在《京都协议书》看来已经不起作用,已经不能发挥作用了。因为它主要针对发达国家,但是现在看来,发展中国家也是排放量大国,像中国现在就是首席排放大国,第一排放大国,那个协议对中国几乎没有约束的。所以有些发展国家对他自己没有约束、没有费用,他还要追求经济增长,那么他喜欢保持京都协议,所以中国政府力主保持京都协议。他在1998年签署了2012年正式批准执行。

但是《京都协议书》不仅是针对工业国,对发展国家约束很小。而且《京都协议书》有一些重要国家并没有签署,比如说美国在1998年曾经签署过。但是实际上在2001年的时候,被布什政府所否定,所以像美国这样一个大国不在《京都协议书》里面,就更加削弱《京都协议书》的功效,到了2012年它又到期了。所以人类有必要来一个更完善的,更有长远眼光的这么一个协议,来代替《京都协议书》。这就是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来龙去脉,它的重要背景。

主持人:那我们看在上星期五就是刚刚过去的星期五,丹麦他提出一个议案,就是他对发达国家所规定的限制碳排放量的比例和对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对发达国家要求比较高,好像最高是45%;对发展中国家是20%。为什么会有这种差距,却仍然不能达成一致呢?

李天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丹麦这个协议,当然丹麦是这次的东道主,他是最积极在里面斡旋,出了很大的力。因为这么多人,上万人大会的话,丹麦是出很大力的。你说他有没有权力提出一个草案,那完全是有权力的。如果是任何一个国家,比方中国主持这个会议的话,当然也可以提出这个协议,而且这目的是为了达成一个协议、一个结果。

那么丹麦协议主要提出什么观点呢?它讲到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像中国这样的高排放国,也要提出一种可验证的方式。再有,协议中也谈到对于资金问题也要做出一定的安排,也就是说,它这个文本的基本要点是因为你要把美国吸引进来,而美国没有参加《京都协议书》,那这次美国要参加进来,它又不承认《京都协议书》,那你就要在《京都协议书》之外,另外重新开一个框架。这是一个焦点。

主持人:但它已经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做出不同的减碳比例了,为什么还不能达成一致呢?

李天笑:因为中国认为,你要我做出一定的协议,我提出多少那就是多少了,我提出从2005~2020年,按照单位GDP的排放比减少40%~45%,就这样。但根据很多专家研究发现,如果按中国现在GDP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非但不能减少总排放量,而且还会增加两倍,这一点很受大家质疑。

再有,中国是一个大国,现在已经有很多钱了,如果把发达国家支援不发达国家的钱用到中国来,等于是把发展中国家最需要的大饼切掉一大块。所以美国就说了,这钱它可以出,但不能用到中国这些国家,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中国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很生气,当时就和印度等国家退出这个会议,以致会议延误了几个小时。

所以在这问题上,关键就在于你是不是真的有诚意来达成一个可以具体执行的、确实能够减少排放量的协议。而不是一个公投或政治协议,大家来抢话语权,我觉得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在一起,有抢话语权的意味。

但发展中国家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有共同责任,同时也有区别的涵意,那是双重的,一个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有区别,还有,在发展中国家中也是有区别的,因为中国和印度这些大国的排放量远远超过非洲国家,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主持人:那一会儿我们再来细谈这个问题,我们已有观众朋友在线上等候多时了。我们先接一下纽约陈女士的电话,陈女士您好。

陈女士:你好,我们很多人也都知道,美国这些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污染非常严重的时期,后来它发展好了以后,就治理好了。那中国现在这种污染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是不是等以后中国发达了,政府也会把它重新治理好呢?我想请问专家的意见。

主持人:谢谢陈女士,那我们接下一位王先生的电话,王先生您好。

王先生:刚才那位女士的讲法我不太认同,因为中国的污染是有目共睹的,从大陆出来的人都知道我们在大陆经常有呼吸道的疾病。然后,刚才一位先生讲到,把地球比喻成母亲,把大地比喻为母亲,我认为非常贴切。但是在大陆共产党它教育我们说它是母亲,而我们的老百姓也认为共产党是母亲,那么我们到底是爱共产党呢,还是爱地球、爱我们这个大地呢?所以刚刚那位女士,你愿意让你的母亲有病吗?得了癌症以后再治疗吗?想想,大地是你的母亲,共产党不是你的母亲。我想说的就这些。

主持人:好,谢谢王先生。我们接下一位纽约陈先生的电话,陈先生您好。

陈先生:你好,主持人好,我正好有一个问题,这个事情也是讨论得很厉害,各个电视节目也都有谈论这个事情。你们正好有一位专家在线上,我想请教一下,有很多科学家认为这个地球并没有像想像中这样气温升高,反而是变冷了,它这个也有很多数据出来的。所以现在有两派科学家持正反意见,我想知道这两方面到底哪一个是对的,他们的数目也差不多,美国很多参议院议员也同意的。

还有一个,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资金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西方发达国家在过去长年发展中,它们自己也承认,它们确实也造了很多这种灾难,所以它们要付出很大一笔资金。这次希拉里说发达国家要调度1千亿,我就不知他这个钱从哪里来,美国现在经济这样,失业人口又这么多,他这个钱怎么来的?这事我也想请教那位专家,谢谢。

主持人:谢谢,不知曲铮博士还在不在线?我们请曲铮博士先回应陈先生所提的第一个问题,全球气候升温和变冷的问题。

曲铮:谢谢。这个问题大家可能在一些媒体特别是在互联网上看到有一些争论,其实在科学界并没有非常热烈的争论。我刚才说了,全球峰会的基础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这个报告不是一个人写的,它是上百个人写的,来自四十多个国家。

最后这个报告的结论,第一个就是增温,就是几千年来到最近工业发展以后,特别是50年代到现在,突然有一个增温,而这个增温的幅度超过了过去几千年来地球自然变化的幅度。它这个观点就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也是显着的增加,那增加多大?从我们现在有的科学家的观测来看,在过去60万年这么一个尺度上都没有今天二氧化碳含量达到这么高。

从工业化开始,大概是280个PPM的含量单位,是百万分之一的浓度,那么到了今天,现在已达到了380PPM这个数字,那再往下,我们现在讲,最好限制在450PPM以下。在根本哈根峰会提出的方案中,科学家们就讲,我们能不能把它限制在450PPM以下,如果实在不行,那就限制在900PPM以下。

但不管是哪个方案,最后会对地球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这都是肯定的。你即使今天不排放二氧化碳了,但那气候它自己有内在的机制,它有一个惯性,海洋会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随着气温升高,海洋中的二氧化碳会放出来,所以它还会不断的升温。

第二点,我想回应刚才问的争议。在科学界这两个结论,第一个说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增加,第二个是地球表面的温度在增加,第三个结论是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有90%的把握是人类的活动而引起这样的增加。那这个基本的结论是全世界400个科学、学术组织,包括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气象学会,可能还包括主要工业国家所有的科学界的认同。

当然民间也看到有这样的,有人写书或者在媒体上怎么说,包括有一些科学家质疑说这不是人类造成的,而是地球自然变化所产生的。这类的观点在媒体上说的比较多,但并没有在学术性刊物上引起很大的争议,因为他们提的观点并没有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虽有一些个别的发表,但发表出来的很少,包括像说有多少参议员认同,我觉得这个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不是学术圈内的人,他们相不相信对这个事情本身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主持人:好,谢谢曲铮博士。我们请李天笑博士来回应刚才几位的意见。

(待续)

(据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录音整理)


http://www.youmaker.com/

视频:【热点互动直播】气候峰会僵局 路在何方(上)


http://www.youmaker.com/

视频:【热点互动直播】气候峰会僵局 路在何方(下)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欧盟领袖峰会  讨论新主席人选和气候变迁
对抗全球暖化  欧盟领袖同意资助开发中国家
科技脉动:美华裔科学家谈哥本哈根会议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结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