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华:签署协议等同留校察看

林保华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3月4日讯】“尸卡”名称一变再变,到后来连要签署的是“协定”还是“协议”,也有不同说法。照字面理解,协定自是“定”了,协议则有“议”的空间。

不论是“协定”还是“协议”,就一向过河拆桥的共产党来说,都是不可信任的。一九四五年国民党与共产党在重庆签署的,原件是“会谈纪要”而被说成是“双十协定”;毛泽东回到延安在干部会上则说这是“协议”,“一方面是写在纸上的,还不是现实的东西;另一方面也是由各方面力量决定的。”注意那个“力量决定”,马总统对共产党的投降政策,能是一种“力量”吗?能使共产党遵守协定或协议吗?共产党连蒋介石都不买账,何况马英九。

二月二十八日的美东“世界日报”两则新闻,可让我们进一步理解共产党眼中的“协议”。一则是“采购团访西、英再签二十三亿美元合同”,一则是“法百亿美元飞机订单中国不买了”,报导最近中国商业部长陈德铭率领中国采购团访问法国周围国家进行采购,不但没有向法国采购,而且撕毁以前签的协议。

第一则新闻内容其实是这样报导的,“中国采购团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分别与西班牙及英国企业签订多项经贸合同和协议”。二十三亿其实是合同和协议,但标题全说成是“合同”是误导,因为撕毁合同要罚,协议则没有约束力。但是以往有些媒体因为常常要吹捧中国如何财大气粗与“送礼”,就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来夸大中国的势力和诚意。

中国也就玩弄“协议”来拉拢西方国家,离间他们的团结。最常见的就是在美国波音与法国空中巴士之间挑拨离间。一年半前为报复德国总理梅克尔接见达赖喇嘛,中国与法国(包括空巴)签署许多协议。三月二日空巴否认中国取消订单的消息,是因为根本没有这个合同,也就是仍然停留在“协议”阶段。因此,西班牙与英国也别高兴,什么时后不听中国的指挥,这些协议也可以泡汤。

中国玩弄这一套,从一九九○年代开始。一九九四年美国商务部长布朗在北京与铁娘子吴仪签署了将近六十亿美元的促进双边贸易协议与合同,事后还有两人勾肩搭背的照片。这样亲热是因为中国要留住最惠国待遇。但这些合约到一九九八年柯林顿访问中国前夕还有一半以上未兑现。现在,这些“纸上的东西”是拿来绑住西方国家,让他们接受共产党“留校察看”的调教。但是一些西方国家至今没有接受教训。

目前对中国比较有认识的是德国,因为当年东德就是共产国家。这次中国也极力拉拢德国来孤立法国。报导说:“中国赴欧采购团日前与德国企业签订了总金额超过一百亿美元的采购合同或合作协议,但德国显然对此订单不满意……敦促中国取消针对德企的‘贸易壁垒’,并提出‘三大要求’,希望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德国没有被一百亿美元冲昏头脑。

可恨马总统一点好处没有拿到就已经屈膝。近日发生由中国官方支持的佳士得流标事件,与上述中国政府的作为,都是共产党玩弄市场规则的“政治经济学”典范。同样,马总统声称回避政治,其实正是他的政治操作。
(作者林保华为资深时事评论员,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林保华:23条的幽灵在香港徘徊
林保华:你愿意做共产党的伙伴吗?
林保华:向中国开门,马不停蹄
林保华:来了,司徒雷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