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新闻

甘泉养生(27):结束语

五、结束语

以上这些内容,似乎与养生无关,其实正是最高层次的“不养而养”。因为,当一个人领悟了人生的真谛,摆脱了烦恼的纠缠,他的整个身心都会全面而持久地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各种机能都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疾病自然少之又少,衰老自然遥之又遥,健康也就得到了最有效的保障,这正是佛法养生之道的殊胜之处。

如果作一个形象的比喻,可以说一般的养生之道犹如一位事必亲躬的领导人,管得很细、很具体,亲自处理各种具体事务,不断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经常出现在“救火”现场;而佛法的养生之道则好像一位运筹帏幄的领导人,根本不过问任何具体事务,显得悠哉游哉,只从宏观上设法调动所有下属部门及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自妥善处理份内的一切事务。

有句成语叫“自寻烦恼”,人们都觉得这种自寻烦恼的人是愚蠢的。可是仔细想一想便不难发现,其实人们的一切烦恼都是自寻的。

这就是说,如果真想摆脱烦恼,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没有烦恼,哪怕穷得沿街乞讨,照样能够没有烦恼。反过来说,如果不想摆脱烦恼,那么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会有一大堆烦恼,哪怕家境再富、地位再高、权势再大、名声再显,照样烦恼重重。

另一句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告诉我们,自己找来的烦恼要靠自己去化解;自己不去化解,谁也无法替你化解(尽管别人可以劝导你、帮助你,但不可能替代你)。

所以,以上介绍的养生之道,实际上是我自己关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和体会,供读者作个参考。我想,我的遭遇那么曲折坎坷,都能够将烦恼统统化除,相信别人也能逐步将烦恼化除。这不仅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而且也是大大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如果读者诸君能够细细品味、慢慢领悟,并付诸实践,自然会有益处;但若只是粗略地翻阅一下,根本不往心里去,那也许就毫无用处了。

在拙著“作者简介”的末尾,有四句话很值得品味。这里不妨抄录一遍,以饷读者:毕生坎坷而志向不渝,几度蒙冤而怨恨不存,备受磨难而爱心不减,历经沧桑而童心不泯。这就是我的心态的写照,也正是我的养生之道的秘诀。

我的养生之道得益于对佛法的领悟,也可以算是佛法养生之道的一个应用实例。这里,让我们将佛法养生之道的精髓用一首小诗来概括——

身病皆因心病起,

心病还须心药医。

若问心药何所有?

但将烦恼化菩提。

更兼慈悲作春雨,

满目青翠涌生机。

最后,我谨以一个偈子与读者诸君共勉:

冷眼观红尘,

热肠待众生。

安祥盈胸臆,

烦恼了无痕。

(2004年2月 于北京)

(全文完)@(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