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門》導演郭寶昌追憶豪門生活

人氣 1666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5日訊】 “我本來就是工人、貧下中農的骨頭,來到這么一個大家族,被一些小姐、太太看成是野种,心情格外壓抑。”

  “養父家的規矩很大,惟獨對我十分關照,常常特地把我叫到屋中,一邊聊天一邊吃飯,《大宅門》前40集的故事基本出自我養父之口。”

圖為郭寶昌与養母郭榕及劇中白景琦的原型樂鏡宇

  “我青年時代寫小說就遭到母親極力反對,族中親朋好友也很不贊成,認為我這是自曝家丑。在此只好說一聲:不肖子孫郭寶昌對不起列祖列宗了。”

  《大宅門》正在中央電視台黃金檔播出,其跌宕起伏的故事和北京老字號“同仁堂”密切相連,許多觀眾不禁對其生活的真實性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比如,二奶奶白文氏是否真有其人?三爺白穎宇果真那樣坏嗎?這白景琦究竟說的是誰?《大宅門》的編導郭寶昌為何姓郭而不姓樂?他和同仁堂究竟是何种關系?為此,記者日前采訪了正在京城赶拍新戲的郭寶昌。

  大宅子里的無產階級后代

  聲若洪鐘的郭寶昌說起話來透著痛快:“您要打听我的家世,十分簡單。我的真名叫李寶常,純粹的無產階級后代。我1942年出生在北京,父親是一個從農村進城的建筑工人,母親跟隨他料理家務。那時候是日本人統治下的舊北平,老百姓窮啊,吃了上頓沒下頓。我的父親在一次施工中從腳手架上摔了下來,身受重傷,痛啊,痛得他滿地打滾,不得不扎嗎啡,直到最后傾家蕩產。我父親后來正值壯年便凍死街頭。母親沒轍,開始賣儿賣女,我先是被賣到沙城火車站站長家里,母親得款80大洋。當時我還不到兩周歲,在這個家里整日哭鬧不止,弄得人家毫無辦法。我三姨知道了,又借貸80大洋將我贖回。正在此時,京城一郭姓人家想買一男孩,三姨便將我送至郭家,原想我到陌生人家又會哭鬧不止,誰知到了那里我竟眉開眼笑,于是郭家認為很吉利,花200大洋買下了我。”

  “我的養母郭榕女士當時正在同仁堂大家族中給老太太當丫頭,為了防老,收我為養子,樂家四爺樂鏡宇先生招她為二房太太,我便成了樂鏡宇的繼子。當時樂鏡宇先生已是古稀之年,我的養母只有26歲,樂四爺自己有好几個親生子女,所以根据家族的規矩,我隨了母親的郭姓。養父特地把寶常二字改作寶昌,這就是今天的郭寶昌。”

  “說實在的,我本來就是工人、貧下中農的骨頭,來到這么一個大家族,被一些小姐、太太看成是野种,我的心情也格外壓抑,同時受到一些欺負。在青少年時代,我對這個家族沒留下什么好印象,十分淘气、玩劣,經常破坏家族規矩,為此養母沒少為我擔惊受怕。”

  養父的啟蒙使我大開眼界

  “我的養父樂鏡宇先生當時是同仁堂醫藥集團的董事長,掌管著同仁堂藥厂和老字號買賣,十分風光。在一般人的眼里,他是個很有威嚴的大老板,親生子女也要畏懼他三分。這樣一個大資本家,能對買來的孩子好嗎?誰也想不到,他在我面前,就像一位慈祥的充滿長者風度的老爺爺、一位十分好的父親。他對我的頑劣表現從來不打不罵,不急不躁,經常把我叫到身邊,仔細講他自己小時候如何在家族中無法無天,气走几位教書先生,如何把家族中的長輩气得七竅生煙,以及他如何被一位文武雙全的教師所收服,從此知道讀書做人的重要性。他的循循善誘也使我逐漸認識到自己頑劣之處的危害性,并有所收斂。養父家的規矩很大,平時基本上都是老爺子一人在屋中用餐,他惟獨對我十分關照,常常特地把我叫到屋中,一邊聊天一邊吃飯,許多家族中的往事我就是在那個時候听到的,所以《大宅門》前40集的故事基本出自我養父之口。”

  “養父的言談對我触動很深,他教我一定好好上學認真讀書,所以我很早便進了學堂,在北京鮮魚口普勵小學。我8歲時便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遇到了一位好老師侯遠帆先生,使我的寫作水平突飛猛進地提高,12歲考入北京5中,16歲就開始构思寫作《大宅門》。侯先生還著力培養我的表演天賦,因家中老爺子酷愛京劇,我在5歲時變成了小戲迷,模仿學會了許多表演程式。侯老師夸我聰穎,不像大家族中的紈子弟,他鼓勵我自食其力,報考中戲或北京人藝。養父的早期啟蒙在我的學業上給了很大的幫助,對于我后來專業的選擇,他也從不干涉。”

  一脈相承的叛逆性格

  “說實話,養父強烈的叛逆性格影響了我的一生。他敢于破除多少年的家族戒規,成了樂氏家族出名的叛逆者。他后來迎娶我的養母為妻,更是遭到家族的強烈反對,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堅決破除門第觀念。老爺子的所作所為現在看來也很令人吃惊。”

  “老爺子是一個性格十分复雜的人,他一生辦過不少好事,也辦過不少坏事。他很有錢,仗義疏財,救助過不少窮苦人。但他也在自認為辦好事時害了別人。比如他的一個手下長相極其丑陋,我當時稱這個人是鐘樓怪人,但老爺子竟肯花大价錢為他買來一個如花似玉的窮家女子為妻,并生下兩個儿女,老爺子認為自己辦了一件積德行善的大好事。后來夫妻二人偕子女上街,這位婦女竟不敢在丈夫身邊走,畢竟太不般配了。舊社會又講究三從四德、嫁雞隨雞,本來漂亮標致的一個人就這樣被坑了。”

  “我也沿襲了養父的叛逆性格,但我成長在新社會,更加明辨是非。這种性格也讓我吃了大虧。我考上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之后,因嘴上沒把門儿的,對人民公社、大躍進說了一些不太恭敬的話,結果被打成現行反革命,進監獄關了三年。幸虧老爺子那時已經去世了,不然不知道他會怎么樣。”

  對不起列祖列宗

  “我青年時代寫小說時就遭到母親的極力反對,族中親朋好友也很不贊成。他們認為我這是自曝家丑。但我決心已下,反骨依舊,必須把它寫下來,它是我的生命。母親和族人的反對我能理解,因為《大宅門》畢竟是一部文藝作品,要突出矛盾症結點,要表現一些奇聞軼事,這就難免要触動族人的某些利益,一些喜歡考證的人的風言風語也會影響在世的人們的心理。不過,我還是賊心不死,自認為把這個大家族的故事寫下來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人們可以體會世道的艱辛,體會做人需要奮斗,體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應當具備怎樣的倫理道德。《大宅門》播出后,有朋友告訴我,現在同仁堂家族中有人表態了,說《大宅門》寫的并不是同仁堂,這种說法我完全同意。确實,在電視劇中,我寫的是百草廳,而不是同仁堂,我寫的是白家老號,而不是樂氏家族。二奶奶的形象是我奶奶和她母親形象的綜合,所以并不能說白文氏究竟是指家族中哪一個人。三爺白穎宇的形象雖有生活原型,但也是兩三個人的綜合,惟獨王喜光的形象最接近原型,但他又不是樂氏家族的人。我的十二姑确實嫁給了一張相片,但那也不是万筱菊。即使是白景琦的形象,也有很多新的創意在其中,并非單純描寫我養父。《大宅門》并不是一部紀實電視劇,它是一部有著30%虛构的文藝作品。”

  “我的母親于1978年去世,1979年我獲得平反,到廣西電影制片厂作導演,1984年轉至深圳影業公司。改革開放喚起我新的創作欲望,80年代中期又開始大張旗鼓地寫作《大宅門》,孰料因婚變惹怒老婆,80年代末,几十万字的草稿被付之一炬。几經磨難,真有些心灰意冷。90年代進入電視劇領域,我的賊心賊膽又死灰复燃,覺得用電視劇形式來表現大宅門更為方便。于是,年近花甲再做努力,一部40集的《大宅門》終于在2001年播出,還有后40集戲的創作正在籌備中。由于家人的反對,我在此只好說一聲:不肖子孫郭寶昌對不起列祖列宗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郭寶昌淚為誰流?–《大宅門》導演情感揭秘 (4/25/2001)    
  • 名導演戲戰戰兢兢 (4/24/2001)    
  • 不介意觀眾批評<大宅門> 郭寶昌給自己打好預防針 (4/18/2001)    
  • 斯琴高娃不辱使命 成為“大宅門”的掌門人 (4/16/2001)    
  • 特寫:四根“頂梁柱”撐起《大宅門》 (4/16/2001)    
  • 圈內人質疑《大宅門》三大軟肋 郭寶昌避而不談 (4/15/2001)    
  • 《大宅門》開播在即 導演郭寶昌自稱無人能及 (4/13/2001)    
  • 《大宅門》鮮為人知的拍攝內幕 (4/11/2001)
  • 相關新聞
    圈內人質疑《大宅門》三大軟肋 郭寶昌避而不談
    特寫:四根“頂梁柱”撐起《大宅門》
    斯琴高娃不辱使命  成為“大宅門”的掌門人
    不介意觀眾批評<大宅門> 郭寶昌給自己打好預防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