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稀土供應 美研究從海底礦物提煉

人氣 61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1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編譯報導)幾十年來,企業家們一直在考慮利用遍佈海底的錳結核礦石提煉各種金屬的可能性,但由於採集礦石的機器造價太高,一直認為經濟上並不划算。然而近來隨著各種金屬價格的大漲,和中國強化對稀土出口的限制,錳結核礦石的利用再次引起各國科學家的重視。

錳結核是沉澱在海底的一種礦石,它富含鎳、銅、鈷、錳等30多種金屬元素,包括多種稀土金屬元素。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科學家們開始重新探討利用大型機器從海底錳結核中提取稀土金屬的可行性。

美國地質調查局海底礦物專業的地質學家詹姆斯‧海因(James R. Hein)說:「人們很感興趣,不久的將來稀土可能成為(經濟)的驅動力。」稀土的應用範圍涵蓋了電子、石油化工、機械、能源、環境保護等諸多領域,可生產電光源材料、激光材料、超導材料、光導纖維材料等。

由於中國控制了全球95%的稀土產量,並於近一年中進行了出口限制,甚至禁運的行動。因此,世界各國紛紛尋找稀土的替代來源,最近美國科學家將目光投向了深海採集錳結核礦石。

今年10月,海因和5名德國同行在夏威夷大學美國水下採礦研究所的年度大會上提交了一篇關於收集錳結核以便獲取稀土金屬的方法,這或許預示著通過海底採礦來獲取稀土金屬的嚐試啟航。

水下採礦研究所主席查爾斯‧摩根(Charles L. Morgan)表示,稀土金屬「確實很有價值,人們開始思考,也許這些東西(錳結核)並不那麼簡單。」

摩根表示,他正在考慮是否要著手分析5,000個從全球各地收集到的錳結核樣本,以便證實其中稀土金屬的含量。但他提醒說,海底採礦也曾經歷過起伏,從錳結核中提取稀土這個好主意也許能帶來新的突破,使其變得經濟上可行,但終究怎樣還有待於觀察。

大多數稀土金屬的儲量並非稀少,只是它們的化學特徵決定了其開發成本很高。幾十年前,科學家就知道海底岩石中存在稀土金屬。1968年,麻省理工大學的化學家阿蘭‧艾利希(Alan M. Ehrlich)提交了題為「錳結核中富含稀土金屬」的博士論文。在接受採訪時,他也表達了對於深海採礦的興趣,不過他指出,海底礦石中的稀土金屬的含量太低。

很多礦企也同意這一點。但他們表示,隨著全球範圍內在海底岩石中發現其他更普通的金屬(如銅、鎳等)的價格飆升,海底採礦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加。

海因表示,現在,稀土金屬不再是海底採礦唯一的驅動力,因為銅和鎳的價格也很高。銅是工業領域一種關鍵的材料,廣泛應用於很多領域,銅的減少也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於海底採礦的興趣。

相關新聞
稀土缺  德向加求援
稀土奇缺 五角大廈將援助美國採礦商
德國倡稀土OPEC對抗中國
調度稀土 美日峰會談合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