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省火電企業陷困境 電廠無錢買煤

標籤: ,

【大紀元11月02日訊】中國已有10個省的火電企業全部虧損;發電企業因虧損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目前正值北方采暖期臨近電廠冬季儲煤之際,但一些電廠已無錢買煤,可能產生不能保證電力、熱力供應的風險。業內人士分析,「市場煤、計劃電」的價格機制是造成虧損的重要原因。

據經濟參考報1日報導,中電聯《報告》稱,1至8月份,火電企業利潤從上年同期的268億元下降到220億元,繼中部六省和山東省火電企業繼續全部虧損之後,東北三省火電企業也開始加入全面虧損行列。雖然電力行業整體效益有所增長,但火電企業經營卻更加困難。

《報告》發出警告,「目前已臨近北方采暖期,電廠都開始冬季儲煤,可是因為虧損嚴重,一些電廠已經無錢買煤,可能產生不能保證電力、熱力供應的風險。」

中電聯統計信息部主任薛靜表示,火電企業嚴重虧損的原因主要是電煤價格上漲太快。她說,隨著全國市場電煤價格高位波動,今年市場煤價比上年同期上漲超過100元/噸,五大電力集團到廠標煤單價平均上漲超過15%,經營壓力巨大。

「特別是河南、山西、安徽等中部產煤大省,火電企業虧損尤其嚴重。」薛靜分析說,「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電煤價格上漲太高,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坑口電廠上網電價偏低。受雙向擠壓,電力企業生產經營陷入困境。」

據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過去虧損比較嚴重的一般為30萬千瓦以下的火電機組,而如今在有些地方連60萬千瓦的火電機組也開始出現虧損。

價格機制及管理體制矛盾制約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當前的電價形成機制是造成火電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由於「市場煤、計劃電」的價格機制。

薛靜說,自2003年以來,中國煤炭價格持續上漲。以秦皇島5500大卡煤炭為例,累計上漲超過150%,而銷售電價漲幅僅僅32%。電力企業已難以承受煤價頻繁上漲和電價調整滯後造成的剛性成本增加,火電行業由此嚴重虧損。

目前中國發電集團屬中央企業,而煤炭企業多為地方管理。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說,低電價「低給」中央政府,高煤價 「高給」地方政府,因此一些煤炭大省,都在悄悄採取「抬高煤價,壓低電價」的政策。這也就是為甚麼越是在山西、河南、安徽等煤炭生產大省火電企業虧損嚴重的重要原因。

此外,煤炭運輸環節成本居高不下,也被認為是造成火電企業虧損的一大因素。李成仁表示,長期以來,由於鐵路運力緊張等原因,煤電雙方不得不承受在國家核定鐵路運價之外的「灰色成本」。

有數據顯示,從山西運煤到秦皇島不到1000公里,按照正常運費應在100元/噸左右,可實際上在山西出礦價約500元 /噸左右煤炭,到了秦皇島就變700多元/噸,流通環節費用高達200多元/噸。

相關新聞
川200煤礦封閉檢查 中國32電廠缺煤關閉
印度證實 中國電廠設備耗能
日調查:中國擬建核電廠核爐168座
印度工商會政府限制中國電廠設備進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