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輝:全球首富巴菲特給子女的禮物

林輝

人氣 86
標籤: ,

【大紀元5月13日訊】時下,中國大陸流行著一個新詞「富二代」。「富二代」指的是那些80年代出生,生活條件優越,繼承父輩過億家產的年輕人。他們有的繼承了父輩的創業精神,懂得珍惜,努力學習,因此取得了成功;有的則不思進取,甚至吸毒,最終坐吃山空,使家業敗落。顯然,「富二代」成人後的狀態與他們父母對之的教育密切相關。那麼,什麼是有錢的父母們應該給予子女們的呢?是金錢嗎?

不妨聽聽全球首富沃倫‧巴菲特的答案:「我想給予子女的,是足以讓他們能夠一展抱負,而不是多到讓他們最後一事無成。」

身為美國投資家、企業家、慈善家並被稱為「股神」的巴菲特,目前擁有約620億美元的淨資產。根據《福布斯》雜誌公佈的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他已經超過比爾‧蓋茨等人成為全球首富。然而,這樣一位巨富卻多次表示,不願意讓大量財富代代相傳,因此不會留給子女太多的錢財,而是將大部份財產捐贈給慈善基金會。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06年6月,巴菲特正式向5家基金會捐出了375億美元。而巴菲特的三個子女豪伊、皮特和蘇茜,則只在2005年時分別收到了父親的一封信和10億美元的贈予,這是他們迄今為止收到的最大一筆錢,但這筆錢卻不是為了供他們自己享受,而是讓他們依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進行慈善事業。

在信中,巴菲特寫道:「那種以為只要投對娘胎便可以一世衣食無憂的想法,損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觀念,我的孩子絕不該成為這樣的人。你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已能夠自食其力,這讓我很欣慰。如今,全世界都在關心我的財產將如何分配,我想說,99%都會用於慈善事業。當然,我也會給你們每人10億美元,讓你們建立起自己的慈善事業。通過這件事,我想讓你們知道,人生的意義在於用慈善來幫助世界,而不是對父親的財產展開爾虞我詐的爭奪。」

或許正是受巴菲特這種思想的影響,巴菲特的三個子女從小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有什麼不同。在他們眼中,巴菲特不是名人、也不是從小在他們嘴裡放著金湯匙的人,而只是一個非常可愛的老爸。女兒蘇茜說,「我們並不是和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一起長大的,我們生活的很平常。」而且成年後的他們,亦如父親一樣,都具備著誠實、友愛、寬容的品性。同時像父親希望的那樣,他們逐漸意識到「人生的意義在於用慈善來幫助世界」,並在接受10億美元捐贈後開始了各自的慈善事業。

56歲的巴菲特的大女兒蘇茜是奧馬哈一家針織品商店的老闆,她利用10億美元基金在奧馬哈成立了一家基金會,幫助當地的學校和教育系統,特別幫助那些來自低收入、單親家庭的孩子們進入學校學習。例如,基金會拿出30萬美元用於幫助貧困家庭子女生活中的開銷,包括水電費或購買新衣服等。

54歲的大兒子豪伊,是伊利諾斯州一個普通農民,也是一位環保主義者。他利用10億美元在南非建立了一個印度豹保護基地,以拯救印度豹;同時投身於改善非洲農業,希望解決非洲農民的溫飽問題。

而51歲的小兒子皮特,則是紐約的一名音樂家。奧斯卡最佳影片《與狼共舞》的舞蹈場景配樂就是他的傑作。他在得到父親10億美元的慈善基金後,將其用於幫助發展中國家女孩身上,主要是用來幫助女孩對早婚早孕和不安全性行為說不,而對教育和其他的公平權利說Yes。

在過去的幾年中,巴菲特的三個子女都在努力地經營著用父親贈予的錢所設立的慈善項目,而且樂此不疲。因為他們切實地感受到了人生的快樂,那就是:懷著愛心、用慈善的方式幫助他人。而這也讓巴菲特甚感欣慰:「我想我很幸運,你們能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為身邊的人做出些貢獻。」

身為父母,我想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究竟給予子女們什麼,「富二代」的父母們不妨學學巴菲特吧。@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華明:中國「二代」氾濫 血統論延續?
女富二代飆車「140碼」 將行人撞成兩截
林輝:首長夫人到底是啥大人物?
林輝:一位聯合國專員在中國的特殊經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